[好書分享] 最高閒聊法 - 再尷尬也能聊出花來,一生受用的人際溝通術


最高閒聊法 - 再尷尬也能聊出花來,一生受用的人際溝通術
超雑談力 人づきあいがラクになる 誰とでも信頼関係が築ける
作者: 五百田達成  譯者: 謝敏怡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861756479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四本書。這算是一本休閒的書,由於常常給人比較嚴肅的形象,需要暸解一下究竟怎麼樣才是比較好的閒聊方式。 看到日本所出的這類書籍覺得都有特點就是: 頁數精簡卻又實用。 想說買來看看能不能讓自己更能夠做出有質感的閒聊。

內容簡介:

成熟大人必備,所有說不出話、聊不起來的困擾一次解決!
日本暢銷破10萬本,系列書籍狂銷近百萬冊,
超人氣溝通管理師給你的尬聊撇步,
連內向怕生、個性陰沉、講話不有趣的人都做得到!

★附「7大基本規則+20個小技巧」速查表,隨身攜帶,必須尬聊時立刻派上用場!
◎與初次見面的人對話,備感疲累
◎跟客戶談生意時,氣氛低迷
◎和主管在一起時不知道要說什麼,十分尷尬
◎親戚聚會時被追問薪水多少、何時結婚生小孩,想翻白眼
◎必須跟另一半的父母寒暄,好麻煩……

以上這些狀況是所有社會人都會碰到的棘手情境。
為了工作、社交或家庭和諧,不得不跟關係不上不下的人聊天,光想就覺得彷彿身在地獄。難道沒有什麼因應對策嗎?有的!本書就是要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

章節條列

七個基本規則,只要知道了這些,尬聊一點都不難:

  1. 單純的你來我往,讓對話不中斷 (不要認真想要讓聊天有趣)
  2. 交流心情 (而非交換資訊)
  3. 聊事件經驗(而非聊時事)
  4. 肯定對方(而不要提供意見來否定)
  5. 誇張反應與對方同歡(而非引導對方說下去)
  6. 對話中斷的話,回到「與自己有關的話題」(而非硬要找話題)
  7. 在恰到好處的地方結束(而非聊到天荒地老)

然後下一個章節有一些實戰的相關技巧,也很值得記錄一下:

  • 透過「你好」起頭
  • 詢問名字的由來
  • 最近有迷上什麼嗎?(比起興趣更好聊)
  • 尋找共同話題(而非尋找共同友人)
  • 請對方講講你不知道的事
  • 先讓對方講話,觀察狀況
  • 訴說彼此的「喜好」(而非分享彼此的意見)
  • 稍微講講自己,然後拉回正題
  • 大動作的肢體動作
  • 附和對方
  • 遇到不喜歡的話題,透過「謝謝」來結束話題。
  • 純粹的實踐社交技巧

也由針對職場上的閒聊技巧,這部分日本人依舊是相當有禮節與規矩。

  • 透過上下關係,像是師徒的方式對話。(讓對方認為,你在請求幫忙會比較好聊)
  • 抓住短暫的時刻,上前搭話。
  • 挑選關鍵字回應
  • 透過「我可以做筆記嗎?」讓對方持續分享
  • 一起吃午餐,更可以培養感情。
  • 遇到請求與邀請,馬上快速回復「好啊」
  • 聊藝人的八卦(而非聊熟人的八卦)

心得

日本人寫的書都有著輕鬆的口吻帶著簡單卻扼要的內容。這一本書有許多相當重要的閒聊技巧。閒聊主要在於雙方的情緒與想法上的抒發,避免在閒聊中變成討論與意見的發表。 並且有許多的小技巧可以拉近閒聊的彼此距離,透過閒聊達成一次有意義的情感交流。

[TIL][BOOX] 新玩具 - BOOX Nova Air C 7.8 吋電子紙閱讀器到手,可能會有的問題與使用一個月心得

image-20220617124512017

前情提要:

一直以來我一直都有許多台(?)電子閱讀器,其實因為要看的書散落在許多地方。 所以得都買回來,但是仔細的想想,是否可以買一個電子閱讀器可以替代所有閱讀器。大致上要求如下:

  • 可以看 Readmoo
  • 可以看 Kindle
  • 可以看 HyRead
  • 可以看 Kobo (plus)
  • 可以看漫畫 (plus)

然後看到這一台: BOOX Nova Air C 的相關評論,後來就決定要買回來 (2022/06/16) 好好研究一下。 這邊碎念一下,如果會怕直接去京東買的話,可以買台灣代理商比較有保險的感覺。

而今天 07/17 也過了一個月,來寫一下幾個心得想法跟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發生的問題解決:

講心得之前,先來寫幾個遇到的問題。

輸入法 - Gboard 看不到選字

image-20220617124552519

應該蠻多人(可能第一個 Android Device 使用者) 都會跟我一樣的問題,因為開啟 Android Device 的時候都會安裝中文輸入的 Gboard 。 但是在電子紙上面,一安裝就會出現選字都看不到,所以這裡建議要去修改背景顏色。

用後一個月的心得:

  • Readmoo 跟 漫畫人使用起來超讚~沒有任何需要銜接的地方。其中 Readmoo (讀墨) App 也可以做到關機,重啟後馬上繼續看書。
  • 買了官方保護套,還有上下頁實體按鍵可以使用,切換頁數變得更方便。
  • 速度整個很快,手寫效果也不錯。
  • 我已經賣掉我的 Mooink C ,至於 Kindle Paperwhite 就看有緣人吧,不是很急著賣他。

Reference

[TIL][Kindle] Kindle Paperwhite 充電無法作用(充不進去)怎麼辦?

image-20220718130055195

前提:

之前在 Amazon Prime Day 買了這個 Kindle Paperwhite 5 (廣告版),但是因為都是英文書籍其實不常用。 所以都放著,但是有一天想要看的時候,發現出現以下的問題:

問題:無法充電

出現這張圖片的狀態,這時候無法進行充電。 有進行網路搜尋相關結果,有提到以下解決方式:

也就是透過強制關機跟重開機來設定充電,但是這個方式無法解決。

解決方法:

  • 絕對不要使用充電插頭來充電(即便你有原廠的插頭)
  • 要使用電腦的 USB 來慢慢充電(會需要很久,但是有用!)

[好書分享] 微信傳奇張小龍

微信傳奇張小龍: 一個內向孤獨的理工男,如何讓馬雲如坐針氈,改變10億人生活。
作者: 劉志則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9/0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579654302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三本書。 這應該是第二本我買了關於「騰訊」的書(前一本是騰訊傳),不得不說騰訊的發展真的是網際網路中關於通訊軟體發展的樣板。 這本書主要專注在討論「微信」,也就是是近幾年騰訊最重要,影響中國所有人(甚至是全世界)通訊交流軟體的發展的主要負責人 – 張小龍的故事。

張小龍是一個技術起家的產品經理與管理者。他甚至是相當知名的自由軟體 (Freeware) - Foxmail 的開發者。 這一本可以了解他如何從一個開發者,逐漸變成產品經理甚至是產品的管理者的經驗。 可以讓我們每個人更了解開發出這樣簡潔的通訊軟體的產品開發者的心理哲學。

內容簡介:

張小龍是騰訊科技進階副總裁,軟體工程師出身的他,
談吐比馬雲更理想性、更文青,語氣比馬化騰更銳利。
但我們在網路上最常見到的是馬雲、馬化騰語錄,
張小龍的作風極其神祕、低調,很少出現在媒體,只在自己的網誌上默默發言。
為了他,馬化騰破例讓他午後上班、廣州另設分部、讓他薪水比自己還高……
一切只為了不讓馬雲挖走他。

本書作者劉志則,是媒體人、暢銷書作家,採訪過上千位社會各行業精英,
他從張小龍的大學生活寫起,描述這個內向孤獨的理工男,如何創造出微信傳奇。

◎他開發出Foxmail,拿下200萬用戶,卻沒藉機賺到半毛錢
當時的張小龍只會寫程式,也只想寫程式,拒絕商業化(置入廣告),
光是維護網站就讓他心力交瘁、累個半死,加上任職公司倒閉,他只好賣掉。
他差一點只要價16萬人民幣就賣給小米的雷軍。
但,後來Foxmail又讓他賺進1,200萬人民幣!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把垃圾堆裡的QQ郵件變成黃金
因為任職公司關門,張小龍輾轉被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挖到騰訊,
重整沒人維護的QQ郵件,這一回,
張小龍成功轉型,讓QQ用戶瞬間突破1,000萬,怎麼辦到?
因為他說:「頂尖的產品經理,內心要住一個白痴級使用者。」
張小龍在內部推動「千百十」運動,翻轉了QQ,也翻轉了騰訊。

◎微信誕生,霸主降臨——孤獨、拙於社交,讓張小龍創造出「微信」
臉書花了5年半,才讓用戶數達1億,但微信只用了433天就辦到。
張小龍堅持,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一開始卻被團隊成員恥笑)。
他設計出「附近的人」,讓彼此陌生的男女可以馬上打招呼交朋友,
推出公眾號平臺,人人都可做自媒體,自己發聲。
一場過年上微信搶紅包的支付功能,更讓一向臭屁的馬雲開始如坐針氈。
於是,手機不再只是連絡的工具,只要搖一搖,掃一掃,
就可以叫車、訂外賣、甚至發長輩圖,改變你我的生活方式。

章節條列

第一章 空虛寂寞冷的軟體工程師
第二章 開發出 Foxmail,卻沒有賺到一毛錢
第三章 英雄沒有夢,只是踏實的走
第四章 騰訊的網路產品思維──從重做到輕
第五章 把垃圾堆裡的QQ郵件變成黃金
第六章 微信誕生──霸主降臨
第七章 一個紅包稱霸整片網路江山
第八章 「小程序」大商機
第九章 微信的未來──從極簡到萬能
第十章 微信的產品思維,希望使用者「用完即走」
第十一章 微信的優質,來自張小龍的偏執
第十二章 微信背後那一抹孤獨的背影

華中科技大學出身的陳小龍,在學生時期也有不少堅持己見的地方。一開始分發到了微波光學(聽起來很玄的科系),卻因為對於軟體開發相當有興趣,聽到了朋友鼓勵說:「你不喜歡還搞什麼?去做你喜歡的」,就毅然決然開始學習C語言。在學生時代的他就開始有著工學科的特性,有著強大的頭腦,也有著不想要孤獨的心。這裡引用他的一句話:

「這麼多年,我還在做通訊軟體。這就讓我相信一個宿命 --- 
每一個不善於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內在力幫助別人溝通。」

找工作的過程也很有趣,一開始被分發到(我這邊不是很懂,為什麼是分發)政府機關上班。由於政府機關有一個「從頭到腳籠蓋的沈悶感」。於是也讓他決定辭職,到一個網路工具公司去任職。 一開始的他很沈浸於研究「程式的美感」的堅持。

FOXMAIL 的開發

1997 年 7 月,張小龍自己開發了受人矚目的「Foxmail 」一個強大的客戶端信件軟體。也就是可以透過一個小磁片,將你的收信軟體帶到任何的電腦上面使用來收信與發信。這裡有幾個特點:

  • 檔案輕便,穩定。
  • 可以支援多種信箱服務

並且在該年就成為不少政府機關都用的信件軟體,並且也在 1998 年入選為最重要的前十大工具軟體之列。 這時候的張小龍還是一個Freeware 軟體(公開免費給大家使用,不收費)的開發者,自己日常時候還在軟體公司上班。

金山軟件的收購風雲到加入騰訊

這時候雷軍所帶領的金山軟件,有討論到要收購 Foxmail 的流程。但是卻輕信了自家的工程師說可以在三個月內可以開發出一樣的軟體。就無法持續討論這個收購的流程。 (筆者備註:所以很多時候,收購一個軟體不光是要軟體本身的流量跟程式碼。更重要的是該開發人員的合作機會與開發理念。很多軟體開發上並不困難,但是要打磨成好用又讓每個人的喜歡的介面。需要的是良好的判斷與精細的程式維護。這可不是三個月可以完成的。)

這時候 Foxmail 有超過兩百萬的用戶,曾經有人建議張小龍要加上廣告來增加收益,卻被拒絕。 後來在 1999 年就被「博大軟件」以一千兩百萬人民幣收購,也正式加入博大職稱為副總裁。張小龍也搭配相關的條件: 張小龍入駐博大軟件,Foxmail 要持續發展, Foxmail 要維持免費。 一直到了 2005 年被騰訊收購之前,這五年張小龍經歷了軟體工程師轉換到副總裁的轉換。 不能夠自己下來開發軟體,卻能夠主導整個公司的發展佈局。

這時候身為博大副總裁的張小龍也有幾個令人驚豔的作為:

  • 讓單機版本的 Foxmail 維持免費,並且更加好用
  • 開發 Foxmail Server 版本的網路收費服務

但是苦於博大軟體的財務狀況,最後也就被當時成長中的巨頭 - 騰訊所併購了。

伯樂馬化騰

當時的騰訊最知名的軟體就是 QQ ,而在那個時候 QQ 跟 MSN 正在大陸打著佔有率保衛戰。 由於 MSN 跟辦公軟體的結合,讓著 QQ 被認為是非專業的通訊軟體。這時候對於最弱的 QQ Mail 的打造就相當重要,這也是為什麼騰訊要併購博大的 Foxmail 主要原因之一。再來也就是張小龍的能力,需要他來打造新的 QQ Mail 。當時的 QQ Mail 連馬化騰自己都不願意使用。

剛被騰訊收購的時候,張小龍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騰訊要收購博大軟件。 這時候馬化騰馬上邀請張小龍來餐敘,當時見面一開始馬上就誇獎 Foxmail :「 Foxmail 使用者體驗做的特別好,我們自己也做,發現怎麼都做不好。」 這樣的一句話馬上就化解了尷尬與正面肯定了張小龍的實力。

由於張小龍不想去深圳的總部辦公,馬化騰甚至為了這個成立廣州研發中心,並且命令張小龍為負責人,要把 QQ Mail 重新打造。但是第一年的 QQ Mail 卻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由於 MSN Hotmail 得持續進攻, QQ Mail 被逼得得持續地跟隨追功能。最後推出的產品就是一個相當巨大,笨重,且相當難用的軟體。 張小龍用兩句話整理如下:

「一個非常平庸的團隊,用了一個平庸的方法,做出一個平庸的軟體。」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失敗的態度。」

職場上的前輩 - 熊明華

剛接手廣州研發部的時候,難免都有大公司的一些問題。 在第一個版本的 QQ Mail 失敗之後,時任騰訊 CTO 的熊明華接手了廣州研發部,幫助解決相關的問題。 當時熊明華是從微軟跳槽過來的,擁有許多外國軟體公司的正確概念,也解決了騰訊的開發混亂, bug 沒有集中管理的相關問題。 並且到了廣州研發部也幫忙張小龍解決關於應酬與跨部門間的問題。

QQ Mail 砍掉重練與敏捷開發

後來決定要將 QQ Mail 砍掉重練後,張小龍透過敏捷開發的方式來推進。

  • 成立一個很小的開發團隊
  • 快速開發出第一本精簡的版本
  • 邀請每個 PM 都要親自到前線回覆使用者疑問,了解使用者。
  • 產品本身不需要說明書,當作對方是白痴的使用者,拿了就能上手。

最後 QQ Mail 獲得許多人的喜愛,並且也變成騰訊自己內部信件的軟體。

微信 - 競爭下的極簡主義

透過手機的盛行,需要有一個 iOS/Android 版本的聊天溝通軟體。張小龍看到這樣的機會,半夜寫信給了馬化騰請益要開發下一個世代的 QQ (後來的微信)。 結果不知道的是,其實同一個時間有三個部門的人同時請益要做同樣的事情。馬化騰也秉持中國人的狼性(誇獎意味)讓三組人馬各自競爭,來選出最好的產品來推出。但是另外兩個部門有自己的包覆(如果做太好手機網路聊天,手機訊息量會變少,通信商會生氣),這也讓沒有包覆的張小龍可以透過極簡,好用,快速的理念打造出訊息溝通的「微信」。

微信的茁壯與回歸設計理念

後半段的書籍討論著「公眾號」「紅包」的設計經驗,並且分享了當初時空背景下的過程,如何設計出來與爆紅的經過。 並且在後半段也提到了張小龍對於「微信」的設計理念,他的閱讀清單與他的面試理念。

心得

這一本書在讀的過程中,會讓人像看故事一樣可以深入的了解「微信之父」- 張小龍如何從他學生時代到自由軟體開發者,到騰訊廣東研發中心的負責人的過程。 並且也簡單的敘述了微信的開發原因,如何微信從 QQ 中破繭而出在行對裝置為主的聊天軟體中脫穎而出。 可以了解微信當初開發的背景,並且如何開發出一個極簡的功能為主軸。 並且透過許多的功能應用 - 「公眾號」(也就是 LINE 的官方帳號),「小程序」(也就是 LINE 的 MINI App )。來分享這些工具與應用如何影響近幾年中國溝通與廣告的相關市場。

「微信」的打造過程相當的有趣,一開始有個公司產品的重頭戲 - 「QQ」。並且在開發手機端通訊軟體的同時,也有兩三個部門一起參與競爭。(中國的狼性)在這個情況下,張小龍決定重新打造,回歸 Foxmail 的初心。透過精簡好用的使用者介面啟動,讓溝通更佳的輕鬆跟簡單。 並且打造完美手機端的應用啟動。 快又精準。

接下來就是「長輩圖」「紅包」的應用更是讓微信推上了高峰。讓數千萬人(甚至是數億人)如何馬上將這樣的應用變得普遍。 而 「二維條碼 (QR Code)」更是重要的推手,透過相機掃瞄馬上進入每個用戶的手機裡。

張小龍有一個相當好的堅持,就是對於產品本身的潔癖。 許多高層要求的功能都被他一手擋下 「等我離開在加上這個功能」。 也因為張小龍的堅持,微信能保持現在的精簡與好用的使用者體驗。 並且也分享了設計新的功能的時候,骨架(也就是基礎功能框架),絕對比起肌肉更佳的重要。

最後整本書也分享了張小龍的一些喜歡的書籍,讓我們可以更了解極簡設計的架構下的技術大腦是如何培養的。也分享了張小龍的一些經常講的話語。讓我們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這樣的人。 建議每一個從技術出發,想要帶產品甚至是帶領整個開發團隊都可以閱讀的一本書。

[好書分享] 想死不如健身!改變一生的超科學理由

想死不如健身!改變一生的超科學理由 破除99%肌力訓練迷思、疑慮的終極動力手冊
超 筋トレが最強のソリューションである 筋肉が人生を変える超・科学的な理由
作者: 泰史特龍  久保孝史  譯者: 劉格安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二本書。這一本書名就有打到我,主要也是買來鼓勵自己來健身。並且裡面也有提到一些關於健身的觀念與心態的改善。 比起減肥來說,其實健身更難。 因為減肥只要少吃多動就好,但是健身更難。 除了需要持續的重量訓練外,其實吃的,喝的,甚至是訓練部位的課程表都很重要。

最近疫情還很嚴重,也希望疫情狀況好一點後可以去健身房鍛鍊自己。

內容簡介:

最後一次下定決心!
號召114萬追蹤者/日本狂銷13萬冊/幫助無數人「化想法為動能」
★本世紀最神奇的力量,60天就能看見效果★

  必須「馬上開始」的科學實證 ╳ 絕處逢生的6個漫畫實錄
  「幸好加入健身房之前,我就看了這本書。」
  「沒辦法一次看完……翻到一半只想衝去流汗。」
  「身為教練,我發現用這本書激勵學員比什麼都有效。」

  健身,究竟有什麼足以「改變人生」魔力?
  根據研究,光是自己在家訓練,就算完全沒有成果,居然也能讓人提高自我評價、穩定情緒,讓生活與工作都充滿幹勁。
  而且不論有沒有經驗、年長或年輕,只要「開始」運動,各種疾病的死亡率都會大幅下降,還能提升記憶力,是市面上條件最優的投資與保險。

  這是科學!找到人生方向、解決99%人生問題
  ►研究證實:光是多吃蛋白質,每年就能多瘦5公斤
  ►怕身體變僵硬?肌力訓練能增加身體柔軟度
  ►沒有外表,誰要看你的內涵?用肌肉建立魅力循環
  ►健身是最強保險,能降低所有疾病的死亡率超過兩成
  ►消除憂慮→中強度訓練;提升睡眠品質→高強度訓練
  ►就算60歲才開始練,肌肉也能十週內增加7~8%
  ►想降體脂肪,你沒有比「肌力訓練+有氧運動」更好的選擇
  ►沒空更要做!歐巴馬每週運動6天,因為肌肉讓腦袋更有效率

  打造線條.心理健康.抗老化.高效工作力.預防受傷.魅力提升
  購物、抽菸和喝酒都會讓人上癮,健身也會,但健身只會帶來美妙的東西,例如睪固酮、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並且留下讓人幸福的改變。

章節條列

第1章  為什麼「想死不如健身」是真理
第2章  健身是最強的抗老化之道
第3章  想要人見人愛就只能健身
第4章  為什麼工作表現優異的人都在健身?
第5章  減肥的人更應該健身的真正理由
第6章 想長命百歲的話,請開始健身
第6章 想長命百歲的話,請開始健身
第7章  破除健身的誤解與偏見
第8章  沒有自信的人就健身吧

想殺死自己,不如來健身

許多時候,當你有沮喪與情緒不好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有憂鬱)。這時後期時很建議來健身。 因為許多研究都指出,健身可以對於心理層面產生的「焦躁感」「不安感」「睡眠品質」低落。 可以透過健身來減少這些狀況:

睪固酮

  • 維護骨骼與肌肉強度
  • 預防動脈硬化或是代謝症候群
  • 提升動力或是競爭心

血清素

  • 安撫,穩定心情
  • 讓頭部處於最佳清醒狀況
  • 抑制疼痛

2010 年的研究也有表明「健身可以有助於治療失眠的狀況」(尤其是大重量帶來的效果更好)。而在運動科學與心理學相關的論文中「肌力訓練能維持或提升自尊心」是有獲得證實的。

年紀越大,健身越重要

image-20220620134738518

高齡化隨著肌肉逐漸萎縮,健身變得更重要。 每個人的個人差異就在於健身與養身習慣。

2016 年的實驗表示,即便是 60 歲的人,只要有重量訓練,十週內還是可以增加 7~8% 肌肉量。

重訓可以讓你職場無往不利

肌肉男通常有高評價:

  • 自制力強
  • 時間管理高
  • 了解營養學
  • 身體強壯,可以高強度專注
  • 抗壓性夠高

越忙碌的人越會健身

  • 歐巴馬每週六天有四十五分鐘的健身(包括肌力訓練跟有氧運動)
  • 晨型人往往都是公司高層
  • 達成業績跟臥推 140 公斤的流程,從本質來說是一樣的。
  • 高階經理人往往一週運動時間是 800 分鐘(平均每天 2 小時,一週七天)

長命百歲跟重訓

  • 2008 年的調查,肌力水準較高的人比起較低的人死亡率減少 20~30%。
  • 肌力訓練可以預防葡萄糖運輸蛋白糖分吸收所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
  • BMO 每上升 5 ,死亡率提升 10%

健身的錯誤概念

  • 練出礙事的肌肉,比你想像中的難。(不要怕全身肌肉不好看,其實你還離很遠)
  • 健身會讓整體柔軟度變高
  • 健身跟速度相反其實是錯誤的
  • 高強度健身運動的人,容易感冒嗎? –> 沒錯,高強度運動會造成免疫指標空窗期,身體要小心。 image-20220620154146436
  • 健身的人還是會長高

心得

這是一本很激勵人心的書籍,除了有許多淺顯易懂的文字之外,更有許多有趣的短篇漫畫,可以讓你閱讀完之後更激勵努力健身的動機。 健身的重要每個人都知道,但是往往有許多奇怪的藉口與理由推延。這一本書也針對了這些訪間常討論到的一些錯誤觀念,透過相關數據一一解除。

健身真的是人生重要的課題,對於你的健康跟人生的目標有許多重要的關係。更可以讓你求職與就業上有許多幫助,千萬不要因此而輕視他。

[好書分享] WFH在家工作的成功祕訣 - 美國中小企業最佳CEO教你高效、彈性、具團隊精神的企業競爭新優勢

WFH在家工作的成功祕訣
美國中小企業最佳CEO教你高效、彈性、具團隊精神的企業競爭新優勢
How to Thrive in the Virtual Workplace : Simple and Effective Tips for Successful, Productive and Empowered Remote Work

作者: 羅伯特・格雷瑟  米克・史隆  原文作者: Robert Glazer  Mick Sloan  譯者: 孟令函  出版社:遠流出版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一本書。 大概從 2020 疫情國際爆發開始,公司其實就開始加速轉型成 Hybrid Office 的概念。所謂的 Hybrid Office 也就是有浮動的辦公座位,加上機動性的居家辦公。 許多疫情嚴重的時候,甚至直接啟動全階段的 WFH 。

不論你是員工還是主管們,對於 WFH 是害怕還是喜歡? 是否喜歡因為不需要付出額外的通勤時間,卻又煩惱家裡沒有足夠的設備,也煩惱沒有跟同事們有實際的互動? 這時候看到這一本書,覺得很有趣就買回來看了。

內容簡介:

打造虛擬辦公室,提升未來競爭力!
「如果你還在為遠距工作苦苦掙扎,羅伯特‧格雷瑟最能提供你一些立即可行的建議。」──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給予》作者)  
 
當全球數百萬上班族為了防疫突然被迫在家工作(WFH, Work From Home),企業主卻發現員工遠比他們之前所了解的更樂於接受,大部分的工作內容也依然能正常運作。然而,並非每家公司、每個上班族都能一夕之間順利轉換,更不是把在實體辦公室常用的工作程序與策略直接拿來挪用就好。未來,隨著遠距或混合型的工作模式越來越普遍,做得好的公司才會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吸引最棒的人才。
 
身為100%遠距工作組織、擁有170名在家工作員工「加速夥伴」的創始人兼執行長,羅伯特.格雷瑟從累積十多年的寶貴經驗中汲取遠距管理員工的正確原則、策略和工具,讓企業在虛實世界中皆能脫穎而出。
 
上班族從此:
✔不必通勤,遠離市區高房價、高租金的壓力
✔不被干擾,打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排程和環境
✔享受家庭、興趣與工作取得平衡的理想生活
 
公司更能夠:
✔節省成本,或可在員工、客戶身上挹注更多資源
✔提高效率,在全球都能獲得優質表現和工作成果
✔創造平等、具向心力的工作環境,留住優秀人才  

章節條列

第一部 成為遠距工作者的必勝心法

遠距工作究竟是什麼?其實不是因應疫情下的產物,早在疫情之前就有許多公司需要全球各地的業務,或是客服行銷人員。但是又沒有辦法負擔每個區域都成立實體辦公室,因應下的產物就是員工來自各地,並且可以在自己的家裡上班。

遠距工作者的致勝心法

  • 招攬認真,負責,自律的員工
  • 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
  • 完善的規劃的工作程序
  • 優良的公司文化

遠距工作者的基本功

  • 擬定工作計畫並且確實執行
  • 打造的適當的工作環境
  • 建立公私分明的界線

妥善管理你的電子信箱

  • 遠端工作後,信件往來的機率會變高。
  • 如何讓其他人知道你的回信頻率,很重要。

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 好好分配精力
  • 創造工作前後得緩衝
  • 排定優先順序,劃分時間。
  • 建立預期心理
  • 保持專注
    • 試著讓自己一天至少有 15 ~ 20 分鐘專注做一件事情。
  • 關心自己
    • 身心健康很正要,不要因為 WFH 而搞壞身體。
  • 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 打造一些聊天頻道
    • 會議上讓更多參與者可以發言。
    • 善用非同步視訊(用發影片代替信件或是公告)

變更工作地點

  • 要確定該地區(國家)有該公司的辦事處,不然薪資可能匯款有問題。
  • 由於有勞基法歸根各國稅率的差別,員工福利跟勞動規章都不同。
  • 變更國家可能會有薪資上的差異,會依照各地的居住成本作為調整依據。

第二部 遠距工作企業的成功法則

從組織文化開始

由於遠端工作企業很在乎員工的自主工作動力,更需要每一位同仁對於組織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也要能深入認同)。

公司文化:

  • 願景
  • 價值
  • 目標
  • 一致性
  • 清楚明確

如何敘述公司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就是在心裡想著某個明確的未來時間點,並且用敘述現在事實的口吻,盡可能詳述當時的公司和員工們會是什麼樣子,什麼感覺。

什麼時候會使用到核心概念:

  • 招聘員工
  • 重大政策性決策

如何招募適合遠端員工

  • 詢問對方有沒有遠端工作經驗
  • 是否認同核心概念
  • 看對方對於遠端工作的概念與處理方式
  • 可以透過細節追問
    • 是否喜歡遠端 -> 為什麼喜歡 -> 如何安排 -> 自我調整

如何遠端面試

  • 以事實為基礎的面試題目
  • 遠端工作帶來哪些改變
  • 是否因為無法面對面工作而遭遇困擾?
  • 無法見面下如何有效溝通
  • 如何避免在家工作有與世隔絕的感覺
不會為了某個達到普通標準的人而浪費訓練資源

遠端工作同事的注意事項

  • 完整入職流程
    • 跟每個主管 1 on 1
    • 同仁破冰
    • 設定設備
    • 相關事前教育系統
    • 比較特別:
      • 公司法規介紹(尤其跟遠端工作相關)
      • 公司文化介紹(要不斷讓大家都在同一個核心概念上)
  • 減少會議,尤其是減少定期會議,改成不定期快速而精簡少量參與者討論
    • 會議參與者評分自己是否需要出席,如果低於六分。則取消相關會議。
    • 每一個參與會議的人要發言
    • 會議摘要很重要(避免有人無法參與)
  • 不同時區的禮儀
    • 信件與訊息要標示清楚需要注意的時區。(可以的話,幫對方轉換成他的時區)
  • 出差策略
    • 疫情後預期出差機率變少
    • 變成更單獨,更少人的實體會面
  • 團隊情誼
    • 透過定期會面,還有會議後的閒聊來加深情誼。
    • 玩一些線上遊戲
  • 績效管理
    • 比起實體時候,遠端工作需要更多的回饋與建議
    • 不要總是想說在績效考核的時候,才給予意見。
    • 這樣才能增加同仁間的信任感。
    • 要誇獎,馬上就要誇獎出來!
  • 負責任文化
    • 避免緊迫盯人的策略
    • 透過週報,或是每天定期更新報告。
    • 適度的給予更多的信任與關懷。
  • 信任危機:
    • 如果有任何違規事項發生,需要馬上處理。
    • 並且公告(不公告名字,只有提供違規事項)作為同仁們間的提醒
  • 實體員工大會
    • 雖然都是遠端工作不代表大家不需要見面,可以安排一年一次的各地到同一個地方開會。
    • 聯絡感情與同步公司文化
    • 並且可以讓更多人工作更順暢

心得

這本書由一個創業加速器的公司創辦人所寫的,他的公司也是長久以來都是全面的遠端工作。 整本書裡面透過疫情前與疫情帶來的影響,將遠端工作有做清楚的解釋。 兩個大的面向:

  • 身為遠端工作者,你該如何調整?
  • 身為管理者,你該如何管理你的全遠端團隊?(甚至是全遠端公司)

這本書給了遠端工作者應該要有的心理準備,畢竟遠端工作不是只是節省掉通勤時間而已,更應該注意的是全方面的工作型態轉換。遠端工作需要有更高的自制力與主動積極的面相。才能讓主管們以及公司同仁信任與安心。 更需要讓自己的生活與工作達到平衡,避免因為在家工作而公私不分,造成提早的 burn-out 。

而身為管理者的,更需要注重在公司文化與核心概念上。因為員工散在四處,無法感受到許多辦公室裝潢裡面的布條與口號。更需要經常的宣達相關的資訊,而招募員工上也要特別的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夠了解與妥善使用遠端工作帶給他的好處。 這本書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傳授該如何將企業文化與核心概念打造出來(遠端上),讓我也有許多深入的了解。

最後不論你是即將的遠端工作者,或是有可能要成為遠端工作的管理階層,這本書都能夠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