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分享] 開發文章的分享帶給許多開發者的影響 - Thank you! Caterpillar

img

https://www.ithome.com.tw/caterpillar

這幾天在軟體開發社群中,有發生一件大事。人稱良葛格(有個可愛小挖土機)的林信良老師過世了。

講到林老師離開,除了驚訝與不捨外。 其實更能感受到是開源社群原來有那麼多人受到他的文章與書籍的照顧。

更加深了,我對於開源技術文章文章的撰寫熱情。雖然我們不能到林老師的萬分之一,也希望我們的技術分享文章能夠像林老師一樣,幫助到一些未來想要學習軟體開發的同學們。 (或許只有一兩個也好)

在公司內部,在帶領實習生的時候。我經常鼓勵他們將自己演講的內容試著用文字寫出來。

因為我深刻相信,當你試著將你懂的寫下來的時候,你除了想過一次之外。你會想要將他相關知識查清楚,你獲取的將會更多。

有人問過我,寫這些技術文章到底有獲得什麼? 名聲? 流量? 我相信在寫作的過程中,那種鑽研技術的樂趣時無法取代的。 如果,在某年後聽到文章有幫助到人。那麼就~太好了。

希望更多夥伴們能夠秉持這樣的精神,一起多寫些技術文章來讓更多的後起學習的夥伴們得到你們的幫助。

最後,希望林老師可以繼續在天上享受他一直以來喜愛的事物。

謝謝

[TW_DevRel] 【TEAM UP, REBOOT - AI/Web3 Calling】 LINE Taiwan Internal Hackathon 2022

前言

2022 年是 LINE 在 2011 年成立的第 11 年,今年公司在慶祝 LINE 11 歲生日的口號。 “為下一個 10 重新啟動!” (REBOOT for the Next 10!”) 。除了感謝所有使用者11年的支持!展望下一個十年,期待更多讓您驚嘆的創意。

因應公司的目標 “REBOOT for the Next 10! ” 的概念,我們希望透過第四屆的 LINE Taiwan Internal Hackathon 能夠讓更多 LINE TAIWAN 的同仁透過 (AI 或是 Web3) 的技術來讓 LINE 重生。變成未來民眾與使用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這裡也分享一下,過去幾年我們舉辦黑客松的相關文章:

透過 AI 與 Web3 來一起發想新的產品

2022 年今年是充滿許多驚喜的一年, 集團中的 LINE NEXT 公司也在今年正式啟動了 NFT 商城 - DOSI (韓語的”都市”) ,這裡有相關的新聞給大家參考一下:

以往每一年, AI 都是我們 LINE 台灣黑客松的主軸。 今年由於集團內有許多關於 Web3 相關的策略規劃與專案的新聞,不論是 LINE Blockchain 還是 LINE NEXT 的全球 NFT 平台 DOSI 。於是今年的內部黑客松,我們鼓勵不同產品與服務的研發工程團隊與產品服務的規劃與經營團隊可以一起來發想相關的嶄新應用,讓我們可以透過 AI 與 Web3 來讓 LINE 產品重生,一起讓使用者驚艷,迎接LINE的下個十年。參賽條件如下:

  • 必須是兩個團隊的混合組隊。(後面會提到更多)
  • 不能使用已經在開發中的專案來比賽。
  • 在發想題目必須使用到 AI 或者是 Web3 的相關技術。

以往黑客松所帶來的回饋與嶄新的福利

第四屆的 LINE TAIWAN Internal Hackathon ,我們聽取了許多之前參賽同仁的建議。這次的活動依舊有許多體貼的措施:

需求與工程的混合組隊,完美的腦力激盪:

另一方面因為公司同仁越來越多,許多時候雖有點子,卻不一定認識跨部門的同仁可以討論合作,因此這次的黑客松中也舉辦了線上媒合會,讓大家可以居家工作之餘,有機會分享自己的黑客松點子,找到更多跨部門且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完成這次的黑客松競賽。

主動的媒合組隊,沒有任何好點子被落下:

開放報名後,我們舉辦了一個名為「Ideathon 」點子黑客松的組隊媒合會,,歡迎不論是非研發工程團隊,或是研發工程師都可以參加。 透過這個組隊媒合會,分享你的奇特想法與點子,並找尋隊友。 一直以來都為不少廣告部門或是行銷部門的同事,找到了最強的開發夥伴。

Hacking Space 讓你盡情開發的下午,帶來最好完成度的作品:

Hacking Space (黑客工作坊) 是允許同仁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地把Hacking 專案來完成,與跨部門的夥伴透過實際的討論,來一起淬煉最後成品,達成最高的完成度。提案入選的隊伍,能有三次的 Hacking Space的參與機會,我們於週五下午在特定的空間進行,更備有餐點(下午茶)讓參賽隊伍都能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進而提高產品的完成度。

GAS Fee ? 任何相關的開發都有公司當你的後盾:

而這次的主題是「TEAM UP, REBOOT - AI/Web3 Calling」,且 LINE 是一家注重 AI 的公司,並且隨著 全球 NFT 平台 DOSI 上線後, 為了讓每位 LINE 台灣的開發者都了解 Web3 相關的開發技術,我們除了籌備一系列的 Web3 開發相關 Workshops ,也讓同仁們能獲得相關的開發補助,讓他們在開發黑客松想法時沒有後顧之憂。

總決賽 - 高完成度與創意展現的競賽

與去年有些不同,今年總決賽的場地為公司一樓的熊大廣場,更大的展示空間便有了更好的發揮可能性,更可以看到許多同事透過這個不同的場地,在成果展示上展現出更多元、豐富的創意。

公司的信念

以下引用主管們在決賽展示前的開場致詞,分享給各位:

  • 創新是「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使資源變成真正的資源」
  • Hackathon 目的,是培養員工能習慣如何從現有的”技術資源”、”資料資源”與”人才資源”,作分析整合而產生新的財富來源。
  • 創新並非一時興起的想法,而是藉由訓練、學習而成的結果。
  • 整合能力要不斷的培養與訓練,Hackathon 就是要讓員工在日常工作外,還能有機會來訓練與學習如何分析整合。

超高的完成度

每一年都有 Hacking Space 的規劃,同事們的作品完成度之高,總是讓我們驚艷。每個作品都有一個獨立的網站(或者 OA 聊天機人)可以實際運作外,更有些可以讓評審們實際操作。 由於有需求團隊的加入,整體簡報展示的過程更加的生動與有趣。 許多的商業評估與展望是我們實際在外部黑客松競賽不曾看過的。筆者 Evan Lin 自從加入公司後,不僅主辦許多大大小小黑客松活動,更經常擔任技術相關的評審。 但是每次看到公司內部黑客松的成品,還是會驚呼連連。展示過程除了歡笑聲不斷,誠品不論是在 UI 或功能性,都有令人驚豔的高完成度。

令人驚豔的成果

決賽的十組團隊中,有些透過 AI 來幫助我們發想一些新型態的服務,或是加速作業流程,特別的是能協助我們的企業客戶在投遞廣告上有著更高利潤。 另外一方面,在 Web3 的相關題目上,除了有許多新的服務發想外,也有一些與暨有服務的結合,碰撞出下一代 Web3 的新火花。

陣容堅強的評審團

本屆的評審團陣容堅強,更是代表公司對於這個活動的重視,除了研發工程團隊的技術長,更邀請到LINE台灣執行長、 LINE 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企劃部負責人、有企業戰略部的同仁等一起來參與。 從產品企劃,研發到銷售事業外,更有策略方面的考量。 讓我們每一次參賽作展示後的評審提問都有聽到很精彩的對談。 從評審團的陣容可了解到公司對於本活動的支持,讓每個同仁都可以安心地,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創意與新技術。

結論 - 「TEAM UP, REBOOT - AI/Web3 Calling」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舉辦了第四屆的 Internal Hackathon,並且內部也有滿滿的能量,包含讀書會、工作坊、線上課程等等的內容,未來我們也會盡可能分享更多資訊,讓關注我們的朋友可以了解到跨國企業的工作氛圍,當然若你也對於這樣的環境非常嚮往,很歡迎大家接下來加入我們,一起來打造 WoW 的服務,讓大家更加 「Closing The Distance」,用創新的想法一起來改變這個世界。

活動小結

立即加入「LINE 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 Meetup 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 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 ID:@line_tw_dev img

關於「LINE 開發社群計畫」

LINE 2019 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 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已經舉辦 30 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

[好書分享] 疫苗商戰 - 新冠危機下AZ、BNT、輝瑞、莫德納、嬌生、Novavax的生死競賽

疫苗商戰 - 新冠危機下AZ、BNT、輝瑞、莫德納、嬌生、Novavax的生死競賽
A Shot to Save the World :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ife-or-Death Race for a COVID-19 Vaccine

作者: 古格里.祖克曼  
原文作者: Gregory Zuckerman  
譯者: 廖月娟  張玄竺  鍾榕芳  黃瑜安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二十一本書,還記得當初台灣為了疫苗的事情吵的紛紛擾擾的時候,我就買了這本書慢慢的看(相當的厚)。裡面有許多有趣的疫苗歷史,並且也詳細敘述了新冠肺炎發生的過程中,每一個藥廠究竟面對哪一些的困難點,哪一些的抉擇。最後也敘述了疫苗研發後,各國的配送策略與發放的流程有哪一些現實上的難點。 真的很希望在批評各種疫苗政策前,可以來好好熟讀這一本書籍。

內容簡介:

小說般精彩起伏的劇情
生物醫學史上最激勵人心的篇章
 
溯源超過40年 訪問超過300位產官學研專家
以宛如小說的筆法 生動展現新冠疫苗5大廠牌的激烈商戰 
 
「一本鼓舞人心、資訊豐富,讓人愛不釋手的書。」
──《賈伯斯傳》作者 華特‧艾薩克森
 
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時,幾乎沒有人做好準備。政府官員、企業領導人和公共衛生專家對於百年來最具破壞性的流行病束手無策,就連許多世界上最大的藥廠和疫苗製造商都反應遲緩,無法拯救絕望的世人。
 
當病毒劫持世界,此時挺身而出的,竟是一群看起來不可靠的科學家和商人!
 
包括狀似滿口謊話的法國商人班塞爾(莫德納執行長)、沒有研發病毒疫苗經驗的土耳其移民吳沙忻(BNT創辦人)、使用可疑技術的波士頓科學家巴魯克(腺病毒專家)、被同儕排擠的英國科學家沃倫和匈牙利籍研究員考里科(mRNA研究先鋒)……
 
為了與死亡賽跑,這些科學家與商人群起而戰,爭相將畢生的努力投入新冠疫苗,力圖在這場研發競賽中奪得勝利。 
 
《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作家古格里‧祖克曼帶我們潛進高度機密的實驗室及各大疫苗機構高層。深入淺出的報導,加上高潮迭起的劇情,讓本書不只是當代最重要的疫苗科學編年史,也成就一則關於競爭、野心與信念的動人故事。 

第一章  人類第一支疫苗(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七年)

image-20221025215606991

疫苗的概念起於 1777 年,英國的農夫發現家中的擠奶女工中有一個得到了牛痘的,沒有受到致命性的天花影響。於是他用縫紉針把牛痘搓破後取得濃液。讓他的家人免於天花的感染,這樣的方式不僅僅不衛生還很危險, 但是卻是疫苗的開始。後來的英國醫生 - 愛德華 - 詹納透過更多的實驗與觀察將這個寫成了論文。

後續的沙克與沙賓兩位醫生也是使用類似的方式,先後打造出小兒麻痺的疫苗。造福了千千萬萬的小孩子。

第二章 ~ 第五章  破解mRNA難題(一九九七年──二○○九年)

這四章講解了 mRNA 的發展過程,這是一個相當長遠的發展。一開始許多的藥廠都在努力打造出抵抗愛滋病的疫苗。

image-20221025221122377

疫苗的演進往往都是經過長遠的研究,默克藥廠的研究員不段努力尋找愛滋病的疫苗。甚至透過腺病毒的方式將抗體想辦法帶到免疫系統裡面。至於腺病毒可不可以是一個好的載體? 可能不是,因為許多人感染過腺病毒,這樣一來腺病毒在免疫系統會被消滅。無法將抗體正確的傳送到免疫系統裡面。

image-20221025225905988

1980 年末期的沃爾夫是一個專注研究透過 mRNA 將抗體如何躲避掉免疫系統後來產生蛋白質,並且產生過後 mRNA 就會被分解,完美的達成任務,進而達到可以解決許多難解的遺傳缺陷相關的疾病。經過許多的試驗,發現其實直接將 DNA 和 mRNA 可以在小老鼠的體內產生蛋白質,進而改變小老鼠的 DNA 。 但是很可惜沃爾夫並沒有繼續完成他的研究,他就因為食道癌而過世了。但是他的研究開啟了新的世界。

image-20221026234105669

跨世紀病毒 - 新冠肺炎的出現與疫苗的戰爭

接下來有許多有趣的章節陸續的出現 , 2019 年末出現了新冠肺炎的感染者。 之後陸續幾家公司 - 莫德納, BNT,與 AZ 都開始研發疫苗。 其中相關的決策與疫苗的陸續影響這些廠商提供疫苗的時間,這本書也詳細說明了每一個藥廠在供應疫苗可能遇到的困難:

  • 相關器材的缺乏:疫苗的藥罐變成稀有才,大家在搶。
  • 資金的供給:雖然疫苗是有些許的獲利,但是許多藥廠一開始都卡在沒有資金大舉的量場疫苗。

之後也有提到了疫苗產生副作用的處理方式,每一些數據如何被各國放大解讀。 最後也有提到,疫苗跟病毒是人類跟大自然的戰爭,每當一個疫苗被完美完成後,就有另外一個新的致命病毒的產生。

人類只有不斷地研究新的疫苗,用來讓每一個 DNA 有了新的抵抗方式。才能面對各種未知病毒的侵害。

[TW_DevRel] 2022-10-28 台灣大學軟體工程課程企業參訪

image-20221028171825695

前言

大家好,我們是來自 LINE 台灣開發者關係與技術推廣部門 (Developer Relations)。 LINE Taiwan 開發工程團隊於 2022 年初的 「關於 LINE 台灣開發者關係與技術推廣部門的校園相關資源」文章中,有敘述到關於 LINE Taiwan 所提供給理工相關科系學校同學的企業參訪機會,除了讓學校同學可以了解 LINE 的研發工程文化之外,更可以了解相關的技術實習的機會。

這一次則是收到台灣大學資工所的軟體工程的課程上,有許多不同系所同學一起來了解。透過兩位講者 Zephyr 與 Richard 的分享,讓同學對於軟體工程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

TPM (Technical Project Manager) 技術專案經理的分享 - Zephyr Chang

image-20221028172009633

首先由 LINE 台灣的 TPM (Technical Prject Manage) Zephyr 帶來的分享,先提到軟體開發流程並且帶出軟體開發的生命週期。並且說明清楚在軟體生命週期中,每一個階段有哪一些角色的協力合作。也會詳細的說明每一個角色的相關職責,為什麼他們在這個專案的流程中如此重要。

相關問與答

問: 針對重大災害影響,是否專案管理與軟體工程的影響上該如何處理

針對軟體工程的角度來說,事先需要有相關的準備,並且針對 HA (high availability) 有相關的設計與防範。在各種重大災害的演練上,有各種面向的演練。

問: 對於各種故障的偵測是否有哪一些特殊的偵測方式?

每一個服務都有相關的監控,任何時候發生問題的時候,都會有監控的服務可以立即偵測,並且通知相關的處理團隊來處理。

問: TPM 跟軟體開發的主管有點像,那執行面有哪一些的不同?

在 LINE 來說以專業分工來切割工作, TPM 是屬於一種技術端的專案管理工作,負責專案與服務開發上的大大小小事情。在 LINE 的文化上,我們的組織相當的扁平並且都是透過專業分工。所以即便 TPM 不是屬於主管職務,也是有他專業分工管理的範圍。

相關職缺

從測試出發談 LINE 軟體開發流程 - Richard Chang

image-20221028171847233

Richad 先透過跟同學的互動,分享了 QA 跟 Testing 兩者的差別? 首先 Richard 先透過 Bug Fixing Cost 來點出一個問題在每個流程中找出來所引出的成本。 如果在設計階段就能夠將問題找出來,那麼他的成本會是最低的。

也就是在設計階段,當需求端(可能是 PM ,可能是 Business Owner)有新的需求,身為測試人員就要協助審視設計端的需求。盡可能地找出裡面可能有的問題。

到了開發階段,雖然開發人員開始去撰寫開發程式碼,身為測試人員需要準備好相關的測試資料(假資料),甚至開始開發相關的 MockServe 或是自動化測試的相關串接方式。

到了測試階段的時候,則是大量的測試工具來協助。 不論是 CUJ (Critical User Journey) 的流程測試,或者是探索性的測試,甚至是 E2E (End-To-End)的測試流程。

到了正式上線之後,測試人員也有許多工作要做。 如何透過 CI/CD 流程的優化,如何定期確認服務的狀態。

相關職缺

在 LINE 台灣技術實習 - TECHFRESH 介紹與相關福利

如果對於 LINE TECH FRESH 技術新星實習計畫有興趣的同學,歡迎了解以下的相關文章。

更多關於 LINE TECH FRESH 介紹文章有:

如何申請 LINE TECH FRESH 技術新星的實習計畫呢?

對於 TECH FRESH 計畫有興趣並想了解內容,歡迎大家參考 LINE Career 中的細節

小結

立即加入「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Meetup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ID:@line_tw_dev

關於「LINE 開發社群計畫」

LINE 於 2019 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 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已經舉辦 30 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

[好書分享]美食也吹牛 - 羅馬人的魔法藥水是魚醬?以前喝咖啡加鹽不加糖?鮭魚壽司不是日本傳統料理?原來餐桌上的食物很有事!

美食也吹牛: 羅馬人的魔法藥水是魚醬?以前喝咖啡加鹽不加糖?鮭魚壽司不是日本傳統料理?原來餐桌上的食物很有事!
Bouffes Bluffantes – La véritable histoire de la nourriture, de la préhistoire au kebab
原文作者: Nicolas Kayser-Bril  
譯者: 陳文瑤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2/08/09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二十本書。當初會買這一本書,也是因為讀墨官方帳號推薦的相關新聞:

由於這兩個新聞真的都還蠻有趣的小常識,並且也跟一些歷史相關。我就忍不住把這本書買了下來看。

內容簡介

早期喝咖啡加的不是糖,竟然是鹽!
比釀酒師更先出現的職業居然是毒品販
炙手可熱的香料在地理大發現後被眾人唾棄QQ
「義大利麵」名稱從何而來,這都要感謝文藝復興
日本壽司上的鮭魚原先是芬蘭滯銷貨?
這些知識不明白不能算是饕客!

史前時代到二十一世紀
餐桌上佳餚的起源與復甦
歡迎享用這場跨越兩千年的盛宴

整本內容不算多,但是透過許多小故事依照歷史年份來排列。我這邊僅僅列出我覺得蠻特別的段落:

  • 西元前五十年 二 古代── 羅馬人的魔法藥水是魚醬

這一小段故事很有趣, 魚醬(grarum) 在古代義大利半島被認為是一種魔法藥水。因為透過鹽漬來發酵的製作方式不容易腐敗,還附有蛋白質跟微量元素。可以讓身體恢復體力與健康。

每一篇故事後面,也有如何做這個料理的方法說明,很有趣。

image-20221004111102846

  • 第五世紀 四 猶太教 ── 猶太飲食戒律如何拯救肥肝

羅馬帝國因為貪吃(與貪腐)而衰敗之後,許多美食慢慢的消失。但是有一種美食卻跨朝代到了現代,就是肥肝。因為猶太人不能吃豬肉,作為良好蛋白質來源的雞,鴨還有鵝就是容易攜帶的糧食。並且鴨油也很好的代替了豬油作為許多油炸的油料。 在西元一世紀猶太羅馬戰爭後,猶太人繼續著肥鵝肝這樣的美食。

  • 十六到十八世紀 十 宗教改革 ── 叛亂者的奶油

在十五世紀的歐洲,普遍都習慣吃奶油來當作烹煮食物的油。(真肥)但是在齋戒日的時候,不僅僅是肉類,可是連奶油都不能吃的。想要吃奶油的人,必須要花錢去買「贖罪券」才能吃奶油。(果然吃奶油就是有錢)。

  • 十七世紀起 十一 奴隸制度 ── 「糖即是惡」

十七世紀開始,糖類被大量的應用在料理上。而蔗糖的製作過程其實很繁瑣並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大量的奴隸都是用來採收甘蔗。而糖其實對於人類的身體發展相當不好,但是糖類的擁有者遵循著香菸研究的方式。贊助給許多研究糖類是對人類很好的科學研究來掩蓋許多壞處。

  • 十八世紀 十三 現代 ── 馬鈴薯改變了世界的臉

馬鈴薯具有高度的蛋白與澱粉,有相當的好種植與攜帶。但是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因為外表不討喜其實沒什麼人要吃。直到軍隊打到某些的農田發現了馬鈴薯之後,容易攜帶並且可以很快的種植採收的特性。馬鈴薯被帶到了義大利。然後 1744 年的三十年戰爭有一個藥劑師安托萬,帕蒙耶提,偶然的狀況下吃到了軍人帶來的馬鈴薯驚為天人,於是帶回去給路易十六皇帝。好種植,高營養並且產量也相當大的馬鈴薯就這樣開始盛行。並且馬鈴薯有豐富的維他命 A 與 D 也是當時能慢慢脫離壞血病的大功臣。

  • 二十世紀後半 十八 消費社會 ── 鮭魚壽司,日本「傳統」料理

鮭魚壽司現在在日本料理中是一個相當受歡迎的食物,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食物之一。但是在二十世紀開始,北歐挪威的奧斯陸是一個很漂亮的漁村。但是他們有一個困難點,就是常常有太多的鮭魚捕捉了沒人要吃。

於是挪威的議員在 1985 年,想到了日本人喜歡吃魚的特性。將漁獲進口給離他們超級遠的日本,並且要求一開始只進口給壽司店。造成 1990 年開始鮭魚壽司開始在日本大受歡迎。這樣一來也解決了挪威的鮭魚過剩的問題。

心得

這一本充滿了許多有趣的小知識,透過年代的排列方式。可以讓你知道其實美食也會影響朝代的迭代,許多食物類型的興起更是有其背景。 想知道許多傳統食物的由來與背景,都可以在這一本書查到。此外,這一本還有列出一些食物的處理方式(透過文字)。可以感受處理實務需要注意的事項與方式,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食物本身的熱情與研究。

總之,這是一本都是文字的書,但是卻有滿滿食物的香味充斥在文字之間。可以讓你感受到食物的歷史香味。

[學習文件][eBPF] eBPF Summit 2022 - Day1 summarry

image-20220929104653298

(圖片來源: eBPF Summit 2022)

The future of eBPF in the Linux Kernel by Alexei Starovoitov

image-20220929104827100

Linux kernel 正式整合 Rust 之後,透過 Rust 可以做更多 eBPF 相關的應用。

image-20220929104811397

當初在使用 “Restricted C” 開發上有相關的限制,

image-20220929105511893

隨著 Linux kernel 6.1 的提升,其實能增加的部分也越來越多了。

image-20221004141207932

許多 ebpf 的相關小工具: 其實這些工具不是專門為了 ebpf 而開發,但是這個頁面有告訴你如何應在 BPF 裏面。

image-2022100414243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