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DevRel] LINE Taiwan Developer Relations 2019 回顧與 2019 開發社群計畫報告 (part 2: Internal Evangelism)

前言

大家好,我是 LINE Taiwan Developer Relations 團隊的 - Evan Lin。 經過了一年多來的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的努力,想要在這篇文章裡面稍微整理一下整個團隊做了哪一些的事情,也希望為了「LINE 開發社群計劃」做年度報告。

根據原先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所寫的介紹文章 (Introducing Developer Relations team) 裡面很清楚地定義了這個團隊的主要目標如下:

  • External Evangelism: 鼓勵開發者使用 LINE 的平台,API與SDK 來開發出具有魅力與有趣的應用服務。 (Encouraging people to make attractive and interesting services using the APIs and the SDK by LINE)
  • Internal Evangelism: 透過一些方式使得工程師們自我成長與磨練自己 (Doing whatever our engineers feel difficult to do themselves in making improvements at work)
  • Technical Branding and Hiring: 讓更多人了解身為 LINER(LINE 員工的自稱) 有許多有趣與令人興奮的事情。 (Letting people know how fun and exciting it is for engineers to work at LINE)

上一篇文章,已經明確的定義了 External Evangelism,接下來將更進一步的解釋 Internal EvangelismTechnical Branding and Hiring

文章列表:

Internal Evangelism: 透過一些方式使得工程師們自我成長與磨練自己

首先這個部分大部分都是內部的分享與一些讓 LINER(在 LINE 裡面,內部員工都被稱為是 LINER ) ,能夠有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並且透過許多的分享讓彼此能夠更了解,在合作上也能夠更加的順暢。

技術寫作日 Technical Writing Day

身為開發者對於文件的寫作總是有許多困難的地方,不論是不知道該如何撰寫之外就是經常不確定如何撰寫讓使用者能夠淺顯易懂的文件。開發者經常認為程式碼能夠表達許多事情,而無法有效的將讀者或是使用者需要的資訊寫在文件上。 在開發者部落格寫作上,開發者們經常不知道該如何安排他們的文章內容,順序與如何有效地表達。

技術寫作日其實是一個由 LINE 技術文件作家 (Technical Writer) 團隊所籌畫的一系列活動,希望就是能夠增進台灣技術人員的文件表達能力,更多的部分可以參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到日本總部的員工在職訓練 (On-Job-Training)

LINE 非常重視員工訓練,不惜投入大量的成本和人力,為開發人員提供高規格的訓練。也因此,LINE Taiwan 每年數度帶領新進的開發人員,前往日本總部接受 OJT 新人在職訓練。訓練課程從多元面向切入,培養開發人員所需具備的思維與技能。這些訓練不只幫助特定開發者熟悉技術,更讓開發者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內容、使用的工具,以及容易遇到的挑戰。透過了解不同團隊的工作模式,開發人員在進行跨團隊合作時,就更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讓溝通更加順暢。

去年一共舉辦過三次的 On-Job-Training 主要的目的除了希望新進同仁們能夠了解更多公司所有的基礎建設與相關的部門技術之外,由於在 LINE 的開發工作需要許多的時候跟日本與韓國的同仁一同討論,協同開發,所以大家能夠互相見面了解也是相當的重要的。 並且 OJT 的規模也逐漸擴大,現在也會開始加入泰國,印尼與越南的相關開發同仁一起進行的 Global On-Job-Training 。

相關文章

發揮內部創意點子 LINE 內部的 AI 產品與服務黑客松 - LINE Attitude

就在 2019/09 東京舉辦的 LINE Conference CEO 曾經說過 「 LINE 是一家 AI 的公司 」,這個主軸也表達了接下來 LINE 希望就是每一位同仁能夠透過 AI 的協助來讓服務的開發與產品的交付更加的有效率,讓使用者能夠更便利。 也是因為如此, LINE 其實也有許多相關的 AI 開發團隊並且內部更有上千位的相關工作人員開發者 AI 服務。

像是 LINE 開發者官方社群也於近期加入了新的功能(官方社群小幫手) ,還有「LINE 客服小幫手」都是 LINE 透過總部所開發的相關 AI 服務功能所產生出來的產品。 而令人關注的 LINE Brain 更是將所有的 AI 產品服務包裝成讓使用者或是企業用戶能夠更容易導入的產品。

透過這次的內部競賽,希望能讓 LINE 內部開發者能夠更了解相關 AI 服務的應用方式,並且也期許這樣的競賽能開發出令人驚豔的產品或是服務。

相關文章:

小結

本篇文章接下來針對內部開發者來做相關的成果紀錄,接下來將有另外文章來說明。技術品牌與招募的相關成果。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立即加入「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Meetup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ID:@line_tw_dev

關於「LINE開發社群計畫」

LINE於 2019 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預計全年將舉辦30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 2019 年LINE 開發社群計畫活動時程表 (持續更新)https://engineering.linecorp.com/zh-hant/blog/line-taiwan-developer-relations-2019-plan/)

[好書分享] 五星級溝通術,你的成功巨浪

五星級溝通術,你的成功巨浪
Five Stars : The Communication Secrets to Get From Good to Great
   
作者: 卡曼.蓋洛  
原文作者: Carmine Gallo  
譯者: 葉妍伶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18/10/01 

買書推薦網址:http://moo.im/a/lmwCEX

前言:

(2020 第二本書)

這一本其實是跟著「跟TED 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 」一起購買的,因為作者就是同一位。而這一本是比較新的,不過因為先把其他兩本先看完而這一本也花得比較久的時間來慢慢品味。 最近有把這一本拿回來繼續看,發現有不少的東西其實可以繼續的學習與加強在前一本裡面的許多概念。整本書閱讀起來更加的有深度與實用。

內容簡介:

★《跟TED 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暢銷作者卡曼‧蓋洛驚艷新作!★
當科技威脅著要取代無數工作與技能,
「說服力」將是你站穩這一波浪潮的關鍵優勢。

AI讓你「知道」,偉大溝通者卻能讓你「感動」,說服你起身而行。
光有好點子已經不夠,五星級的溝通技巧,
才是決定你能否獲得升遷、激發團隊、不被取代的量尺。

發揮口才並不是在操控人心,不學習溝通說服術才可恥!

簡介來自讀墨:http://moo.im/a/lmwCEX

「構想」指的是透過有條理,組織化的方式來將你想要表達,想要傳遞的資訊加以整理過。利用故事化,敘事化的方式來有效地傳遞給需要的。

第一部 為什麼優秀的溝通者無可取代?

內容章節的鋪成上,首先先讓人了解優秀的溝通者的重要性。頂尖的科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與企業領導者都在這個相信「構想」是相當重要的。早在兩千三百年前亞里斯多德主張人類是語言的動物,而「修辭」──也就是說服的能力──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第二部 向高手們看齊

透過一些高手們來學習如何有效地組織你的想法:

科學家 - 尼爾 德葛拉斯 泰森,每個月收到兩百場演講邀請,卻只講四場。透過比較酷的內容來宣傳科學的有趣之處。「如果足球是太陽在五十碼線上面,地球在十五碼線上,那麼冥王星就在四分之一英里以外,別再想啦」。透過有趣的比喻來讓科學常識更容易被人了解。

接下來在其他的案例中也舉出了創業家,專業人士的許多案例來表示:「説服力」不僅僅能夠幫助你表達意見給對方,更是讓你在公司內,在企業上的重要兵器。

第三部 從A晉升A+的五星級溝通術

這邊的內容也是從「跟TED 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 」的內容開始延伸,講述著講故事能力的重要,並且透過「感情訴求」,「故事結構」來提升你說故事的能力。

心得:

這一本書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講解「溝通的重要」,「怎麼樣是一個好的溝通?」,並且也建構出一個「好的溝通的公式」,最後應該「透過故事來取得彼此的同理心」,最後也不斷地強調一個好的故事該如何的建構與該如何鋪成出一個好的故事。

一個好的故事的重點在於重點清楚,詞彙簡單,透過比喻的方式來被人們所接受與吸收。這樣的話語就像是金恩博士不斷修整的演講稿,「I have a dream … 」, 也像是林肯總統在上台前不斷地將演講稿修改,希望的就是能透過簡單的詞彙,來讓聽眾更容易記住,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吸收。

這是一本很建議多讀兩三次的書籍,並且也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過頭來再讀一次。裡面講的方法與建議真的不少~只要能吸收一兩個項目就會是一個很棒的演講者。但是要真正融會貫通,就需要時間來淬煉。

[好書分享] 崩壞國文:長安水邊多魯蛇?唐代文學與它們的作者

崩壞國文:長安水邊多魯蛇?唐代文學與它們的作者
作者: 謝金魚  
插畫: 燕王WF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 9789861336367 

買書推薦網址:http://moo.im/a/1szKQS

前言:

(2020 第一本書)

小時候因為很愛打電動,被家人強迫必須要讀完唐詩三百首的一首才能打電動。一開始的五言絕句還算簡單,到後期的樂府的實在朗誦到很辛苦。 看到這本書裡面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唐代詩人故事,就好奇真正的唐代詩人究竟是如何能夠想出那麼優美的詩句? 這本書生動的筆觸與有趣的文字將會讓你一讀就忍不住想把它都念完。

最近實在蠻愛念這一系列有趣的休閒書籍,除了本身對於詩詞與歷史故事的喜愛之外。這些作者都能透過生動而有趣的敘事方式來讓讀者更有興趣的了解這些國文與歷史故事。真的是看到一本就買一本。 XDDD

內容簡介:

我們從小在國文課本上看到的一代文壇宗師、傑出的詩人、宰相、書法家,他們若不是道貌岸然,就是憂國懷鄉,似乎生來就負有崇高的使命,連他們的挫折失意,都是為了更長遠的理想所做出的犧牲或伏筆。

但,真的是如此嗎?

事實上───
有一種留名青史,叫古人的廢文玻璃心

唐代的名人宗師跟你想的差很大!
他們除了有才,生活上或酸、或魯、或廢、或憨,
比我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簡介來自讀墨:http://moo.im/a/1szKQS

這本書透過相當有趣的書名「長安水邊多魯蛇?」來讓你顛覆對於這些詩詞大師的刻板印象。在這邊開始列出相關的一些詩人:

  • 韓愈的生猛海鮮宴
  • 柳宗元的檳榔
  • 白居易的廢文人生
  • 元稹的酒

先列出前面四個章節就能了解到作者的筆觸下似乎把心目中的唐代大詩人,全部都變成了魯蛇。 柳宗元由於被放逐到南部地方,於是就愛上當地的貴族食物(檳榔),細節在書裡面都有詳細敘述,這一些的敘述除了相當的有趣之外,還相當的有學習價值。

心得:

能夠再次的品味每一個詩詞後面原來是有那麼多的歷史背景,讓這些詩詞也馬上得活在我的腦海裡。真的相當有趣的章節編排。

並且最後一些章節還有談到安祿山與史思明的故事,更是讓我心中有一段老是被不起來的唐代歷史又活化在我面前。並且知道了安祿山的種族歷史故事之後,也就能充分了解「安史之亂」的緣由。

相當推薦大家來看看這一本書,相信腦海中的生硬的詩詞與歷史故事都會變成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

[LINE DevRel] LINE Taiwan Developer Relations 2019 回顧與 2019 開發社群計畫報告 (part 1: External Evangelism)

前言

大家好,我是 LINE Taiwan Developer Relations 團隊的 - Evan Lin。 經過了一年多來的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的努力,想要在這篇文章裡面稍微整理一下整個團隊做了哪一些的事情,也希望為了「LINE 開發社群計劃」做年度報告。

根據原先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所寫的介紹文章 (Introducing Developer Relations team) 裡面很清楚地定義了這個團隊的主要目標如下:

  • External Evangelism: 鼓勵開發者使用 LINE 的平台,API與SDK 來開發出具有魅力與有趣的應用服務。 (Encouraging people to make attractive and interesting services using the APIs and the SDK by LINE)
  • Internal Evangelism: 透過一些方式使得工程師們自我成長與磨練自己 (Doing whatever our engineers feel difficult to do themselves in making improvements at work)
  • Technical Branding and Hiring: 讓更多人了解身為 LINER(LINE 員工的自稱) 有許多有趣與令人興奮的事情。 (Letting people know how fun and exciting it is for engineers to work at LINE)

以下的文章將會分成這三個部分來依序說明,也希望能讓更多的開發者跟著我們一起回顧 2019 開發者關係與技術推廣部有哪些有趣的成果。

文章列表:

External Evangelism: 鼓勵開發者使用 LINE 的平台,API 與SDK 來開發出具有魅力與有趣的應用服務

首先先介紹的是關於平台推廣的部分,今年的平台推廣主要有兩個重要的管道。一個就是開發者官方社群 OA (@line_tw_dev) 另外一個就是 LINE 開發者小聚

LINE 開發者小聚

今年一共舉辦過四場的 LINE 開發者小聚的活動,並且還有一場 LINE Things 的推廣與介紹活動。幾場活動主要推廣了 LIFF 與 LINE Things ,不論是透過 LAE 與官方的技術文件都希望能讓更多的開發者來了解 LINE 平台相關的開發資源。

相關鏈結:

Chatbot Meetup 的持續支持

Chatbot Taiwan Meetup 是一個相當活力的社團,也是 LINE 希望能夠持續支持的在地開源技術社群。不論是每一個月的分享與邀請 LINE API Expert 的協助。 LINE 希望 chatbot 社群能夠逐漸地擴大,並且希望更多的開發者能夠加入開發 chatbot 的行列。

很開心的,今年社群也在台中開啟了第一個分部。並且很榮幸能在台中去分享 TECHPULSE 2019 RECAP 。讓中部的開發者能夠一起了解 LINE 平台開發的第一手消息。

相關鏈結:

LINE Chatbot 對話機器人設計大賽

今年也很開心參與了由 LINE 新星計畫的團隊還有台北商業所舉辦的 2019 LINE Chatbot 對話機器人設計大賽 很開心地看到許多有能力的比賽隊伍與相當多有創意的競賽題目。也希望未來 LINE Chatbot 的開發者能有更多的舞台來展現自己的成果。

相關鏈結:

LINE Developer Document 支援繁體中文化

以往在許多的校園演講與公開場合討論的時候,不少的學生都會表示希望官方的 LINE Developer Document 能夠有繁體中文的支援。讓許多學生閱讀起來能夠更加的輕鬆,也能夠讓更多非技術相關背景的人能夠更快速地了解 LINE Bot 開發的世界。 目前已經完成了 Messsaging API 介紹的部分,與新聞的繁體中文化支援,未來期待能帶給開發者更多的中文資源。

相關鏈結:

LINE 開發者官方帳號新功能上線

關於平台技術推廣的最後,很開心的跟各位分享一個好消息。「LINE 開發者官方社群 OA」( 加入好友: https://lin.ee/s5RsZHo ) ,已經有了新功能上線。可以讓許多開發者來直接透過跟官方賬戶 Q&A 的方式來直接搜尋到許多人經常詢問的問題。 更可以讓開發者可以知道最新的 LINE 開發社群計畫的最新活動。

關於更多的操作方式與流程歡迎參考官方部落格: LINE 開發者官方社群小幫手 – 操作體驗篇

相關鏈結:

小結

本篇文章僅先針對 “External Evangelism”來做相關的成果紀錄,接下來將有另外兩篇文章來說明。對內的開發者關係與技術品牌與招募的相關成果。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立即加入「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Meetup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ID:@line_tw_dev

關於「LINE開發社群計畫」

LINE今年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預計全年將舉辦30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 2019 年LINE 開發社群計畫活動時程表 (持續更新)https://engineering.linecorp.com/zh-hant/blog/line-taiwan-developer-relations-2019-plan/)

[2019 Review] 2019 回顧 (跟工作無直接關係部分)

趁著手邊剛好在寫半年度團隊報告,也跟風來一下 2019 個人回顧。 先條列一下跟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部分,工作部分會另外寫一篇。

2019 回顧 (跟工作無直接關係部分)

  1. 年度演講 16 場 https://github.com/kkdai/slides/ (日本全英文一場,持續努力)
  2. 年度文章 58 篇 http://www.evanlin.com/archive/
  3. 讀了 12 本書(含電子書) http://www.evanlin.com/categories/#%E6%9B%B8%E6%B5%B7%E8%A3%A1%E7%9A%84%E6%BC%AB%E9%81%8A-ref
  4. Google Golang GDE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community/experts/directory/profile/profile-evan_lin\
  5. Github new 2 repositories, 71 commits. https://github.com/kkdai?tab=overview&from=2019-01-01&to=2019-12-31
  6. 遊戲成就: DQ11S, MHW蒼藍星. (玩好少…)
  7. 健身總數: 5032 分鐘 (83H)
  8. 女兒健康成長到四歲半 (惜福)

2020 展望

  1. 身體精壯一點,家人健健康康。
  2. 保持樂觀的心態,跟更多的人學習。
  3. 技術持續精進,書籍能閱讀越多。

[好書分享]頂尖人士這樣面對壓力

頂尖人士這樣面對壓力 - 活用行為科學消除工作與人際難題
(行動科学を使ったストレスを消す技術)
作者: 石田淳  
譯者: 莊雅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08/30 

買書推薦網址:http://moo.im/a/2dhilM

前言:

常常有人說能做事的人,往往不一定是好的主管。而這本書就是敘述這個狀況,書名雖然看起來很斷水流大師兄,但是裡面札札實實是管理的書籍。算是對於管理層面不錯的書籍,當初就是看到內容簡介就忍不住買了下來(電子版)。

內容簡介:

日本行為科學第一人石田淳表示:「能改變人的,不是模稜兩可的話語和概念,而是具體的行動。想要提高成果、消除工作壓力,只需增加有助於展現成果的行動!」例如:

・對同事常常忍不住發火,不是告訴自己要心胸開闊,而是要記錄你的憤怒履歷,從中找出固定模式即可預防。

・對突如其來的工作感到焦躁、煩悶、不安,不是要自己樂觀面對,而是要坦然接受它的存在,擬定行動步驟。

・對合不來的人感到不耐與壓力時,不是努力改善雙方契合度,而是要聚焦行動,直接列出一個月要和對方聯繫的次數和時間表。

・對管不動、叫不動的部屬感到憤怒時,不是只指出對方毛病,而是要提供改善的具體建議。

長年研究行動科學的作者石田淳認為,要減少壓力和焦慮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改變「心」,而是改變「行動」,因為練心不是人人都做得到,而改變行為不用堅強的意志力,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立即看見成效。

簡介來自讀墨:http://moo.im/a/2dhilM

首先先來解決所謂的壓力感(也就是讓許多人感受到焦躁的感受),先清楚地來分析分析焦躁的成因與不可避性,所以焦躁的壓力感的產生是必然的,只好想一些方式來分散焦躁的壓力感。

接下來書上建議了一些方式來避免掉焦躁感,不論是離開當場,深呼吸,透過拍打桌子來分散注意力。並且透過自我讚美與記錄下來一些美好的事物來避免自己不段的在焦躁感受中掙扎。

接下來就來講解有工作能力的人經常遇到的問題:變成主管後就相當的暴躁。 暴躁的原因不外如下: 「為什麼他會問這種問題?」「為什麼他沒有那樣自己處理的能力?」「為什麼這件事情感受不到他的熱忱?」

類似的問題可能都出現在許多有能力的人剛變成管理階層的人的時候,而這一系列的疑問也是造就一些有能力的工作者焦躁的原因。 接下來也是這本書想要解釋的,首先對於合不來的同仁(或是夥伴)我們要關注的並不是他這個人的態度,而是關注到他的產出與行動,而不要關注整體的契合度。因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無法要求每個夥伴都能依照你的要求來完成你的指令。(依照著你心目中的速度與熱忱),那麼我們就應該要看成果能不能夠完成,針對成果來評論。

接下來需要對「熱忱」有著明確的定義,這也讓我思考到一個朋友給予的建議「當一個人對於事物有 responsibility (責任心),的時候他部會去問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需要跟你的夥伴不斷地強調著你對於「熱忱」的定義,讓他能夠充分的了解。

對於提升夥伴的工作能力部分,這本書也給予四個面向的建議:

  • 對於進度報告給予獎賞(誇獎)
  • 認真的聆聽進度報告
  • 收到壞消息,不要責備夥伴
  • 具體指示進度報告的內容

針對這四個方向,進一步地讓夥伴能夠了解進度報告是重要的,並且也鼓勵夥伴的進度報告。

最後一個部分就是針對一些能力強的員工晉升主管後最容易犯的一些錯誤:

  • 把夥伴丟到第一線
  • 針對夥伴的「特性」怒罵
  • 「不守信用」跟「濫用職權」
  • 偏心
  • 對夥伴貼標籤
  • 處處比較
  • 忍不住打斷夥伴說話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內容摘要整理。

心得:

現在當主管跟以前當主管不一樣,記得經常聽到主管們這樣的討論事情。以前自己如何被訓練,如何被要求的狀況現在似乎也無法直接對員工來要求。 現在的員工需要更多的鼓勵,更多的耐心與更多的指導。

更不能因為自己能嚴以律己就也同樣的嚴以律人,畢竟許多的員工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方式來慢慢適應許多事情的變化。

這本書籍透過能力強的員工晉升主管之後容易有的心態作為出發點,經常有些話語能夠打到人心,也道出有能力的員工晉升主管職之後往往有許多壓力是來自與員工而不是原本工作的挑戰。相當值得深思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