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Strange Loop 2019 - Networking and Go: An Engineer's Journey

前提

聽 Podcast 是我一個培養聽力跟學習的管道之一,而 Software Engineering Daily 更是我相當喜愛的 Podcast 頻道。 這一次我聽到一個蠻有趣的議題,就是「Go Networking with Sneha Inguva」,內容就是來自 Digital Ocean 的工程師來分享為何 Digital Ocean 要透過 Golang 來打造他們 Networking Team 網路相關的工具。

而這一篇文章主要是以 Sneha Inguva 在 Stange Loop 這個研討會的錄影內容為主,而 Software Engineering Daily 的 Podcast 為輔。 希望能幫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內容。

影片鏈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KvgzXCoXc

Podcast 相關內容: Go Networking with Sneha Inguva

“Networking and Go: An Engineer’s Journey” by Sneha Inguva

Networking and Go: An Engineer's Journey (Strangeloop 2019) from Sneha Inguva

介紹主要分成幾個主軸,作為說明為何 Digital Ocean 使用 Golang 作為 Networking programming 的程式語言。

When to use Go

這裡講者總結了一些 Golang 的優點,這邊不詳細介紹了。

  • Concurrency
  • Server-side
  • Great for CLI tools
  • Easy-To Fuzz-test
  • Easy to write REST/RPC services

上圖解釋了 Digital Ocean 如何 golang 來打造相關的工具。

The network stack

這邊介紹 OSI 的七層架構跟 TCP/IP 的五層架構。這邊就不詳述基本常識的部分。

延伸閱讀:

Networking primitives

接下來就開始介紹如何用 Golang 來打造一些網路原生的工具。

先以 Layer 7 的 Load Balancer 來介紹:

  • Use HTTP protocol.
  • Accept client-side connections.
  • Pass client-side request to one of backends.
  • Return server-response back to client.

介紹到套件:

  • net/http

這邊算是蠻基礎的,也就是透過讀取 HTTP request connections 內容後,去後方找一台 backend (這邊有挑選的方式,或是更多細節可以實作) 連接,也就是透過發送另外一個 HTTP request 得到回覆後,將結果回傳給 client side。

這邊可以看到收到 http.request 之後,馬上透過亂數挑選出 backend ,然後將需求往後端來傳送。

接下來講解,如何開發 Layer 4 的 Load Balancer:

下一個階段,就開始開發一個 Layer 4 也就是 TCP 的 Load Balancer: (並且是支援 streaming socket)

  • Use TCP protocol
  • Accept client-side connection
  • Open backend connection
  • One gorutine to shuttle packet from client-side to backend.
  • Another one gorutine to shuttle from backend to client-side.

因為 TCP 需要有 SYN, SYN/ACK 跟 ACK 三個階段,所以需要透過兩個 gorutine 來持續服務完成整個流程的資料傳遞。

介紹到套件:

  • net

這邊 listen 部分要改用 net.Listen() 這樣才能收到 TCP packet 。

這邊就是開啟往 backend 的連線。

這邊將兩端的 connection 拆分成兩個 gorutine :

  • client –> backend
  • Backend –> client

這一個部分則是一簡單地將資料從一端複製到另外一端。

打造 DHCP Server

從 Layer7 到 Layer4 之後,講者接下來分享如何透過 Golang 來開發 DHCP 上面的相關應用。當然大家也都是知道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其實是架構在 Layer7 上面的,但是講者分享一個可能會需要使用到 Layer2 API 的部分,就是他們需要檢查發訊息的 MAC Address 是否就是登記的資訊是同一個人。

介紹到套件:

  • syscall
  • os
  • golang.org/x/sys/unix
  • github.com/mdlayher/raw https://github.com/mdlayher/raw

這幾個套件主要用來:

  • unix套件用來解析 Socket 用來讀取 IP address。
  • raw 用來 ListenPacket ,可以針對 IPv4 或是 IPv16 。講者解釋主要都是先使用 IPV4 的部分。
  • syscall 作為系統 Error Code 偵測。

這一段就是講者提到透過 dhcp4 套件來將請求的來源 MAC Address 跟需要 binding 的 MAC Address 做比對。確認請求的人跟他的內容一致,才會發送 IP 給他。

總結

講者主要分享自己在 Digital Ocean 工作上使用 Golang 的經驗,並且也舉了一些例子希望讓聽眾能了解, Golang 除了能做系統小工具之外,要做比較複雜(或使底層)的網路操作其實也是可以的,並且效率也都是游刃有餘。這一篇演講相當的有趣,因為除了了解了 Golang 也可以做一些底層網路操作外,講者也很清楚的做了一些基本的科普,讓聽眾可以從沒有太深入的網路架構概念到瞭解能透過 Golang 開發一些小工具。

[LINE DevRel] 2020 年 LINE 開發社群計畫活動時程表 (持續更新)

大家好,我是來自 LINE 台灣開發者關係與技術推廣部門 (Developer Relations) 的資深開發技術推廣工程師 Evan Lin。 LINE 從 2019 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 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舉辦了超過三十場的社群聚會,並且有相關的活動。更多細節歡迎參考: LINE Taiwan Developer Relations 2019 回顧與 2019 開發社群計畫報告

關於什麼是開發者關係與技術推廣部 (Developer Relations)與開發社群計畫的三個主軸,也歡迎查看一下 2019 年LINE 開發社群計畫活動時程表

希望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度的開發社群計畫的主軸與一些令人期待的活動。

#更多人參與的可能性:線上互動直播與錄影

收到許多參與者的回饋表示,因為時間與場地距離的限制,許多次的活動都無法及時趕到現場而無法參加, 並且活動後也不容易找到相關的錄影資源。 也由於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爆發,許多社群的線下活動都受到影響。今年團隊將嘗試開放 LINE 官方帳號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線上直撥的部分,並且也會在之後的官方頻道中(後續補充)補充相關的錄影資源。

校園菁英們看過來: LINE TECH FRESH - 技術新星人才計劃

今年開發社群計畫將計畫往校園開發,除了計畫與相關學校舉辦的學術競賽外,也會舉辦一些跟學校招募與宣傳相關活動。 希望讓許多學校的菁英們更了解 LINE 平台之外,對於打造能夠乘載這些服務的跨國合作方式能夠更了解。也歡迎更多的學生們能加入我們的行列。 更在此年也擴大展開了 LINE TECH Fresh 計畫。

LINE 台灣工程團隊每年透過 LINE TECH FRESH - 技術新星人才計劃,招募資訊科技相關科系,或對此領域有所涉略的大學生 / 研究生加入 LINE 團隊進行長期實習 (一年期),讓同學們有機會在國際級科技公司中觀摩學習。LINE TECH FRESH 由兩位經驗豐富的技術專案經理帶領小組團隊,接觸多元化的專案與產品開發,學習業界實際的軟體專案分工,並體驗跨國團隊合作。往年工作內容包含 server、web、mobile app、chatbot、IoT、data、DevOps 等領域,並透過實習熟悉 LINE 平台系統、SDK、API 等.對於軟體開發有熱情、有想法的同學們,千萬別錯過這個任你揮灑創意與衝勁的機會!

更多的內部開發者活動

今年將針對 LINE 內部開發者有設計相關的程式競賽,讓大家在趕專案的同時依舊能發揮創意。一起打造出讓使用者 WOW 的產品。 更多相關計畫正在緊鑼密鼓籌辦中。

如何取得第一手 LINE 開發者關係與技術推廣部資訊

立即加入「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Meetup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ID:@line_tw_dev (點擊這裡 加入好友)

關於「LINE開發社群計畫」

LINE今年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已經舉辦30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

[研討會心得] QCon - The Why Of Go

前提

為什麼要學 Go(lang)? Go 有很多缺點說: 沒有 Generic,error handling 很麻煩, Dependency Management .. 種種問題經常被討論。 但是,各位有沒有想過 Go 帶來的優點會是什麼? 當初我們喜歡上 Go(lang) 又是什麼?

Carmen Andoh 在 2017 的 QCon 的這篇演講非常的棒,當時的他還在 Travis CI 任職。這篇演講包含了許多的語言層面的整理與效能評比的數據分析。 最近一次我遇到她是在 Golang Meetup Organizers 聚會上,他代表 Google Go 團隊一起跟大家討論著 Go 十週年慶祝活動的討論。

歡迎各位好好閱讀這篇:

https://www.infoq.com/presentations/go-concurrency-gc/

QCon2017: Carmen Andoh - The Why of Go

網址

講者一開始先就語言層面敘述了程式語言的開發演進,每個語言都有人認為可以演進的部分,所以有著不同語言的演進過程。 到了 2009 年 Go 語言的發展也是如此,一開始 Go 語言經常被抱怨的項目如下:

(參考網址: https://github.com/ksimka/go-is-not-good)

  • 缺少語法糖: 相較於其他語言, Golang 並不存在語法糖。

  • No generics (沒有泛型) : 這就不解釋了

  • error handling:

    • 被抱怨的就是會寫太多的
    err := foo()
    if err != nil {
        ......
    }
    
  • No macros or templates

更多部分可以看這篇 https://github.com/ksimka/go-is-not-good

這一頁提到了,現今的環境已經跟三十年前不同了,需要有更適合的程式語言,並且專注解決以下的相關文題:

  • Multicore processor: 多處理器執行緒
  • Networked systems: 網路相關處理系統
  • Massive computation clusters: 大型運算的執行叢集。
  • Web programming model: 網頁程式的模型。

這邊列出了 Go 對於 21 世紀需要的部分所增強的部分,這也是這一篇演講最希望專注的幾個特點。

  • Concurrency: 指的是 goroutine 與 channel
  • Distributed Systems: 對於分散式系統中,需要的 cross compile 。很適合在分散式系統裡面作為 micro-service 部署之用。
  • Garbage Collection: 這邊就不解釋了。
  • Code Readibility:

最後這張截圖~來自於 Dave Cheney 在研討會裡面的一句話,個人相當喜歡這句話。 裡面是說「工程師應該是被雇用來解決商業上的問題,而不是再試著維護某些人的程式碼」。

但是經常我們會聽到「通靈工程師」(代表由於交接,或是文件的不足,造就維護人家的程式碼就像是需要通靈一樣)的説法,這些都是 code readibility 的問題。

由於 Golang 本身沒有複雜的「語言糖」,對於代碼的維護上也能夠相對的簡單許多。

這篇演講相當不錯,很適合大家好好專研一下。

Refer:

[心得] FOSDEM 2020 - Advanced debugging techniques of Go code

前提

日前 2020/02/01 ~ 02/02 (FOSDEM: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ers’ European Meeting ) 也就是歐洲最大的開源開發者大會(可以解釋成歐洲版本的 COSCUP 嗎?) 裡面有一個專門的 Go DevRoom ,所有的投影片跟影片都有公開出來。 歡迎大家來裡面挖寶!!

投影片與影片鏈結: https://fosdem.org/2020/schedule/track/go/

Advanced debugging techniques of Go code / Andrii Soldatenko

除了 “The state of Go” 這種 keynote 類型的主題之外,第一個讓我想要了解的就是這篇。在 Golang 上面的進階除錯技巧部分。 裡面提到的 debugging skill 主要是透過 https://github.com/go-delve/delve 所提供的相關技巧。相關的技巧包括了:

  • 如何 attach by delve
  • 如何設定 conditional breakpoint
  • 如何透過 delve 來跑 unit test ,就是透過 delve 來跑 test function
    • 我個人很愛用這個,也很常使用。
  • 甚至可以使用 Goland 裡面的 eval 來快速查詢相關數值

最後介紹的技巧就是透過 delve 來 remote debugging docker container ,透過了 docker port expose 將 web app 的 port 轉給 delve (e.g. port 40000) 使用。然後就可以透過 port 40000 來 attach delve debugger 。

最後當然你也會好奇,這些不是 GDB 就可以了嗎?但是其實 GDB 有一些小問題:

  • GDB MacOSX 需要 codesign
  • 如果再 MacOSX 10.13 使用 GDB 舊的版本 8.0.1 才能正常 attach Go app
  • 由於 Golang 在 MacOSX 上面有使用 compress dwarf 這樣會使得 debugging info 無法正確在 GDB 上面顯示出來。 需要再 compiler 的時候加上以下參數。 go build -ldflags=-compressdwarf=false -gcflags=all 才能讓 GDB 看到 symbol

這一場 talk 真的滿實用的,很推薦大家聽聽。

[好書分享] 騰訊傳 - 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化論

騰訊傳 - 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化論
作者: 吳曉波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07/04 
語言:繁體中文 

買書推薦網址:http://moo.im/a/28EIKW

前言:

[2020 所閱讀的第三本書]

十個億的用戶,全球前十大企業,到底是如何透過 QQ 來達到這樣的帝國?

騰訊一直都是我很想要了解的公司,也是因為日本同事貼了這本的日文版,才讓我知道有這樣的一本傳記書。 雖然目前服務的公司 ( LINE ) 其實某種程度就是追隨著騰訊的成長路線來走。 但是仔細的去摸索與思考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騰訊是成長路途是一條全球互聯網公司的典範。 而這本書從創始人馬化騰從學校畢業後開始講起,除了將當時中國大陸的網路環境敘述得相當清楚之外。 也能夠透過這本書來瞭解從 1995 之後大陸互聯網企業彼此如何競爭與成長的過程。

內容簡介:

從QQ到Wechat 不到20年的時間 騰訊成為十億用戶的世界級公司

為什麼技術出身、羞澀文靜的馬化騰

能帶領騰訊超越搜狐、百度等勁敵,

打造出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和全球前十大企業?


.騰訊的成功,是必然、還是偶然?
.馬化騰如何贏得一次次商戰,成為眾人眼中的「全民公敵」?
.華人科技公司,會走出不同於美國的生存之道嗎?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將指向你我的未來

揭開中國第一大網路公司騰訊成功崛起的祕密!

簡介來自讀墨:http://moo.im/a/28EIKW

創業

整本書算是相當清楚,有條理的紀錄了騰訊的成長過程。從中國的第一批互聯網人開始談起,講述著一開始騰訊也不是一創業就一帆風順,反而也有走錯路,做錯方向,並且走得狼狽的第一段歲月。

不過由於 ICQ 的崛起,那時候做了 OICQ (OpenICQ) 到了後來的 QQ ,才有了爆炸性的互用成長。

並且透過與網路咖啡興盛的年代,並持著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斷的改善著使用者體驗的方式。抓緊著第一批大量網路用戶大多為網路咖啡的使用者。開發者離線訊息,線上通訊錄,並且也有虛擬角色 (Avatar) 的機制來讓每一位在網際網路的用戶能夠找到自己的空間。 就獲得了爆炸性的成長,並且取得上市。

出擊

但是騰訊能擠身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事實上也是前十大科技公司),絕對不僅僅只是靠 QQ 一個軟體起家。騰訊採取的方式就是多頭進擊(多開戰線)的方式,靠著 QQ 來開發類似臉書的 「QQ空間」,也有類似於掏寶的電商平台,並且也有面臨來自於中國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圍攻,甚至大家也都知道一開始最強勢的 IM 平台其實是微軟的 MSN ,本書也有詳細的分析為何最後在中國微軟的˙ MSN 會敗下陣來。

後來臉書開放了平台讓許多廠商進駐,開發出許多有趣的遊戲,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開心農場」。那麼在中國其實那時候透過 「QQ空間」的開放平台也讓許多類似開心農場的遊戲能夠大紅,並且帶動了整個平台的用戶生態與獲利。也開始了騰訊遊戲的開端,到了後來並且開發許多賣座的網路線上遊戲,也併購了許多全球知名的遊戲公司。

最後的強大轉型就是透過廣告收入的產業改善,來讓廣告主能夠知道該如何有效地投放廣告,即時監測廣告的收看方式。並且透過使用者資料的分析與精準投放來擺脫原來 QQ 的用戶有著三低的印象。讓廣告轉身一變成為騰訊的另外一個金雞母。

巨頭

第三部分的騰訊,已經是中國互聯網的巨頭。並且掌握著許多賺錢的事業線。在中國如果要成立新創公司,就準備好答案是 - 如果騰訊要跟你做一樣的東西? 你打算怎麼應戰?

騰訊一直以來並不是市場的開創者,反而他們是屬於保守的後發者。但是卻是不斷優化,快速迭代,最短時間內讓使用者馬上愛上服務,進而取得市場上的領先角度。

這個都得歸功於馬化騰這位騰訊裡面最強大的產品經理,對於用戶體驗的挑惕與體認。能讓產品快速的更新,不段的朝向使用者喜愛的方向前進。 騰訊有那麼多的戰線,但是馬化騰都會每天去玩玩看新的產品線,並且給予完整的修改建議。讓全部事業體的方向是朝向使用者的體驗至上來開發。

而「微信」的出現,更是移動通訊上的新突破。原本在桌機版與網頁版的 QQ 大成功之後,騰訊本來就想要開發好的移動通訊相關通訊體驗軟體。 但是無奈 QQ 的移動版本並沒有在第一個時間成功,反而是崇尚著極簡風的陳小龍帶著新的提案找了馬化騰,獲得了允許之後便開發出了現在的「微信」,另一個超過好幾個億的用戶體驗。

而「微信」的成功也體驗了,就算是靠 QQ 起家的騰訊。也可以再靠新的通訊軟體的方式再度大鳴大放。於是相關的遊戲,電影,甚至是漫畫,動畫或是書籍的產業,都有看到騰訊的進攻。秉持著 「連接一切」與「互聯網+」變成了世界級的公司。

心得:

就如同我一開始提到的,看著騰訊的成長過程。就會了解到 LINE 目前許多的路途都是正確的。因為從事著互聯網擁有著大量互用的公司。 就是需要透過多角化經營來讓使用者能夠更方便,更便利的取得自己需要的事物。

就如同騰訊的「連接一切」與「互聯網+」,而 LINE 也是有著 「 Closing the distance 」,到了今年的「 Create WoW for the world 」。都能夠了解到,多角化經營並不會有力量分散的疑慮,而後發者並不會一定都是趨於劣勢的。

如何透過產品的快速迭代,真正的找到使用者喜愛的,需要的與想要的功能才是重點。 如同馬化騰依舊每天會花時間來當著一般的使用者來把玩公司的產品。 每一位開發者,員工應該要喜愛,熟悉,並且實際使用自己開發的功能。才能讓你的使用者也愛上你開發的產品與服務。

[研討會心得] 2020/01/15 Chatbots 16 at Dcard

前言

大家好,我是 LINE Taiwan 的 Technical Evangelist - Evan Lin。這次很開心受到 chatbot 社群的邀請,參加了 “Chatbot meetup 聊天機器人小小聚 16 @ Dcard” 的聚會活動,並且分享 LINE API 更新與個人開發的心得。在此也跟各位分享本次參與的心得,並且也希望透過社群分享的力量能夠讓聊天機器人的開發動能更加的盛大。

  • 社群 Chatbots Meetup: https://chatbots.kktix.cc/
  • 本次活動網頁: 活動網址
  • 本次活動的共筆紀錄: https://hackmd.io/@chatbot-tw/meetups-016

由於 Chatbots Meetup 本身屬於社群自主性的活動,裡面也有許多社群朋友所贊助的閃電秀。裡面的所有內容也是相當的難得與有趣。也希望能夠透過本篇文章讓大家稍微了解 Chatbots Meetup 社群閃電秀的魅力。

這次場地感謝 Dcard 贊助在 Dcard 的 14 樓辦公室,有一個專門提供給技術社群分享的空間。相當的不錯,也希望有更多的社群來這裡分享。

LINE Platform Update 202001 / 資深開發技術推廣工程師 Evan Lin

投影片

本次的分享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期平台的相關更新,希望能讓大家第一時間的收到最新的相關消息。

iOS 9.19.0 之後 scanCode 與 BLE 相關功能暫時關閉

在去年十一月的時候就有做過相關的宣傳,但是 iOS LINE 9.19.0 一直到了 2020/01/06 才正式上線。所以在這裡也要跟開發者們再三勸說,因為 iOS LINE 新的版本 App 由於技術問題將 scanCode() 與 BLE 相關功能都暫時移除掉,所以也建議開發者們在撰寫相關的技術的時候需要做相關的 error handing ,才能確保不論是在 iOS 還是在 Android 都能有完美的使用者體驗。

相關鏈結:

透過 Messaging API 的 LINE 官方帳號,將於用戶資料下方顯示開發者註冊的 provider 名稱

為了讓使用者更清楚辨別官方帳號的正確性,Provider 名稱預計在 2020/01/16 要顯示在 Messaging API 的官方帳號上。 請確認您所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的 Provider 名稱。

相關鏈結: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2019 Update / 資深開發技術推廣工程師 Evan Lin

第二部分帶來了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2019 相關貢獻的整理, 2019 年在 LINE 是一個開發者社群的一年。並且在 2019 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預計全年將舉辦30場以上的活動。更有更多部分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相關鏈結:

The Best Practice Of LIFF / 郭佳甯(etrex)

投影片

投影片

相關介紹文章

由 LAE (LINE API Expert) 郭佳甯所帶來的分享,則是針對 2019 十月所更新的 LIFF 2.0 的相關新功能在實戰上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做一些整理:

  • LIFF 應用面
  • LIFF 1.0 介紹
  • LIFF 2.0 介紹
  • LIFF 1.0 跟 2.0 差異
  • Live Demo

抓幾個重要的章節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關於 LIFF 的應用

大型表單的填寫

透過 LIFF 可以在聊天機器人中協助使用者做大型表單的填寫,使用者可以不需要離開(透過 LIFF 開啟 50% 或是 80% 顯示方式)來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有效,並經精確的填寫大型表單,並寫在填寫完的時候可以直接帶入 LINE 的使用者帳號。

協助用戶發送特殊訊息

一般來說使用者(指的是非 Chatbot)是無法發送 Flex Message 的,但是透過 liff.sendMessages() 就可以幫使用者將資訊整理成 Flex Message 來分享給使用者的好友。

群組內私密訊息傳遞

群組內經常有人想要做出個別私聊的功能,透過 LIFF 就可以很輕鬆的開發出個別聊天的功能。讓聊天可以公開跟個人聊天分開來。

應用可以是: 在群組聊天裡面做桌遊,結果在群組內公佈出來,但是桌遊過程可以透過 LIFF 來相互溝通。

第三方服務綁定

可以透過 LIFF 來輕鬆的綁定其他的服務,因為 LIFF 頁面裡面帶有使用者 LINE 資訊,可以輕鬆綁定相關功能。

QRCode 掃描

可以透過 LIFF 2.0 功能的掃描 QRCode 來開啟相機掃描 QRCode (請注意: iOS 在 9.19.0 之後已經暫停此功能, Android 目前維持不變)。

LIFF 1.0 跟 LIFF 2.0 混搭

最後講者也分享一個相當有用的表格,就是透過混搭的方式讓 LIFF 1.0 跟 2.0 的混用會如何?

可以參考這個表格:

表格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pfTUvDLSVFxLq4z_NYq7xgHXEafeZICztw2mSuKPY-4/edit?usp=sharing

閃電秀

三個講者之後,接下來就是介紹這個社群最有魅力的部分就是閃電秀。所有的閃電秀可以參考這篇共筆文章 https://beta.hackfoldr.org/chatbot/ ,由於都是五分鐘的閃電秀,主要內容快速用條列介紹給各位:

  • 詞庫小妍,不限領域的LINE閒聊機器人 / 馬偉雲
    • 簡介:
    • 講者為中研院的詞庫相關研究的負責人,跟大家分享中研院開發的不限領域閒聊的聊天機器人 - 詞庫小妍。
  • 家用電話的語音AI / Teeker
    • 投影片
    • 即時互動之文字內容-https://www.qztap.com/#Chatbot
    • 簡介:
      • 透過家用電話就可以提供語音 AI 的服務? 不需要網路軟體的協助? 蠻有趣的一個展示。
  • LINE Chatbot 區塊鍊民調 / Dairan
    • Github
    • 投影片
    • 簡介:
      • 透過 LINE 來實現不會被人串改,不會被有意灌票的機制? 透過區塊鏈民調的方式可以來呈現。
  • 運用深度學習打造一個聊天機器人 / Ed
    • 投影片
    • 簡介:
      • 謎因怪獸是一個透過 ptt 鄉民聊天詞庫打造的深度學習聊天機器人,歡迎大家來玩玩看。
  • Flex Message 的封裝與可能性 / C.T.Lin
    • Github
    • 簡介:
      • 分享一個透過 FLEX 的封裝流程來討論是否可以加入在開發通用聊天機器人套件中來封裝? 因為 FLEX Message 是 LINE 特有的功能,但是要如何讓開發套件可以整合呢? 這是一門學問。

活動小結

社群分享永遠是讓創意激盪的最佳方式,而 Chatbots Meetup 是一個很熱情與充滿創造力的社群組織。也希望有更多有創意的開發者願意加入 LINE Chatbot 的開發行列,更希望能熱情的參與社群的活動與一起來分享。

立即加入「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Meetup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ID:@line_tw_dev

關於「LINE開發社群計畫」

LINE今年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已經舉辦30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