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 未來十年微趨勢 - 洞察工作、科技、生活全新樣貌,掌握下一波成功商機

未來十年微趨勢
洞察工作、科技、生活全新樣貌,掌握下一波成功商機
Microtrends Squared : The New Small Forces Driving the Big Disruptions Today
原文作者: Mark Penn  Meredith Fineman  
譯者: 許芳菊  張家綺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19/03/01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二本書。這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籍,作者分析了近幾年一些狀況,分析出許多你沒有想像到的微趨勢。而且許多相關的微趨勢相信在疫情後(本書寫在 2019 之前),會有更極端的變化。閱讀起來想是一篇篇的時下新聞深入介紹,蠻有趣的。

內容簡介與心得:

微趨勢是面對當下的「強大工具」,
因為它可以解開並且解釋我們所看到的,原本想不通的變化,
帶來商業模式的躍遷、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價值觀念的衝擊。
馬克‧潘以先見之明,為我們提示了這些「微趨勢」,
帶領讀者看到變化的輪廓,掌握下一波商機。

「微趨勢」看似微小,卻隱含龐大的商機和社會影響力!

我們活在一個「微趨勢」的世界裡。這些趨勢乍看微小,影響力卻超乎它們的規模,而且處處可見。
在進入一個新轉換階段的此刻,這些新興力量正在浮現和匯聚,並以看似不按常理的變化在顛覆社會,將我們往不同方向拉扯。

前微軟策略長、資深顧問馬克‧潘再度出擊,從50種新微趨勢,預言未來十年,商業、文化、生活、政治的趨勢走向,揭開被多數人忽略的隱藏商機。這些微趨勢是從過去十年的變化浪潮中湧現出來的,它們並非所有變化的完整集合,而是不同生活領域的切片,有些引起世界共鳴,有些顯得古怪有趣,例如:

☉[個資狂熱份子]把自己對個資的熱愛消遣變賣現金
☉[舊經濟選民]覺得自己被遺忘的銀髮世代,正試圖奪回詮釋世界的權力
☉[新生代管家]進入Uber for X時代,人人都能輕鬆斜槓,也能擁有曾經專屬富人的管家生活
☉[超速食者]生產力至上,代餐產品崛起,吃東西就像為車加油,只是一項必須執行的任務
☉[有錢宅男]我宅我驕傲!宅男從被邊緣化的魯蛇,銳變成撐起娛樂文化產業的中流砥柱

章節條列

第一部: 家庭與情愛的微趨勢

根據作者的觀察,除了不婚族與頂客族(不生小孩)之外,其實近幾年有更多以往沒出現過得微趨勢。 比如說開放式婚姻,網路婚姻,獨立的已婚族。 都代表了科技的發展狀況下,人與人之間再也不會根據婚姻的形勢所侷限住,更多的時候是要求著心靈上的契合與獨立個體思考與自由性。

第二部:科技微趨勢

科技的發展狀況下,個資變成最大的資產。但是所產生的趨勢不是極端的個資保護者(因為很早就有),而是「個資狂熱者」,希望過大數據的分析,多多分享自己數據來取得更適合自己的服務。 登記體重來了解健身狀況,登記心跳來看有沒有心律不整。(Apple Watch)

當然還有許多大家常聽的新科技:

  • AR
  • 無人機(好像人手一台?)
  • 無 PC 一族(我也算吧,只有筆電)

當然也有衍生出「新科技仇人」(就是個資狂熱者的相反),拒絕新的科技,甚至拒絕任何個資的出賣。

第三部:商業與職場微趨勢

越來越多人透過單車來上下班(不過在台灣似乎十年前比較多),生活方是也有更多的變隔。透過 Uber 與 AirB&B 有許多的人開始的「小型的創業」,也因為 YouTubr 更是造就了新的新貴一族。 人人也根據疫情的發威下(這是我近兩年觀察),也開使自行「減少工作時數」,因為自己往往有更多相關的被動收入(或是副業)可以帶來更優渥的收入。

透過 UberEat 與許多的 Group Sourcing 許多人將自己的專長變成小型專屬服務來販賣。這就是「個人服務追傳隨到」。

第四部:生活方式的微趨勢

由於昂貴的房租,也造就了「終生的室友」。更多人願意待在家裡的「宅經濟」(相信疫情後會更多)。而串流媒體的興起,更是重新定義了「新型的電視」,電視再也不是播什麼你看什麼,而是你可以一次收看你所有喜歡的內容。

第五部:保健與飲食微趨勢

時代的進步,保健與飲食也有了一些新的改變。高蛋白與生銅飲食變成新的顯學,更多人追求健康。另外一方面兒童被診斷出ADHD(過動症) 也創了新高,許多小孩都在服用相關的藥物。

第六部:政治微趨勢

而政治傾向部分也變得許多,許多的「未出櫃的保守派」在前幾年的總統大學紛紛表達意見。

心得:

作者搜集了許多時下有趣的微趨勢,在閱讀的時候往往會讓你驚嘆。原來有許多新型態的微趨勢正在產生中。這些有趣的事情不僅僅是這個世代所帶來的特殊現象,也是科技快速發展與疫情發展下的相關反應。

[好書分享] 股息Cover我每一天:600張存股達人絕活全公開

image-20210924002633687

作者: 大俠武林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21/08/19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一本書。這大概是我進幾年唯一看得理財書籍,因為我很久沒有理財了(嗚臉。 之前有玩過基金,雖然運氣很好的賺了 30 ~ 40 % 。(印度基金有幾年很紅)。但是後來因為需要購屋,只好把虧損中的基金全部殺出。到也是把賺到的部分全部土回去。

之後都採取佛係買股票策略,偶爾老婆心情好就買了一張鴻海。 抱著抱著翻背後,就賣出。當作夫妻間討論的小情趣來看待。到也沒有認真地去玩。 但是隨著房貸壓力變輕後,開始要認真思考存款該如何應用。因緣際會就看了「鼓魚」跟「大俠武林」的相關影片,覺得還蠻適合我們這種討厭天天看盤的上班族。就把這本書買回來看。

本來只是想看看心得。結果發現自己對於股票的許多專有名詞都不了解,只好苦苦地做了許多的筆記。透過這本書,到也是將自己許多基本理財概念充實了一次。 這本書對於沒有時間盯盤的上班族,希望可以有著比定存好一點的獲利即可的人來看。

內容簡介與心得:

‧為什麼敢重壓兆豐金?
‧官股金控每年會有3波明顯上漲時段
‧資金分批進場組合技
‧投資兆豐金,要在除息前買還是除息後買?
‧搶在公司宣布前,提前估算官股金控可能配息
‧長期投資兆豐金,殖利率其實不只5%?

【1張表掌握官股金控重要投資時程】
每年哪個時期會宣布股利發多少?
每年幾月可以領到股利?
每年全年獲利,最快可以在何時得知?
每月公司會公布什麼重要數據?
大俠武林自用投資時程表無私公開

相關筆記:

為何選擇兆豐金

  • 大股東有財政不,比較穩定。(大到不能倒)
  • 長期殖利率有5% (股息穩定)

金融股的重大行事曆

  • 一月: 去年 EPS 公布
  • 四月: 董事會發布股息
  • 六月:股東會公告股息(與最後的股票轉手日)
  • 八月:除息
  • 九月:領股息
  • 十二月:外資賣壓。

相關股市名詞筆記

EPS: 每股獲利盈餘,通常是用整年獲利狀況來算。可以用去年度的方式參考。

股息 = EPS x 平均盈餘分配率

股價 = 股息 / 殖利率

(通常殖利率可以透過前三年殖利率來推估出「平均殖利率」,做為推算股票的目前價位是否便宜。

除息: 股價減去股息之後的價位。

貼息(填息):股價除息後,透過市場機制恢復到除息前的價位。(通常有個貼息日)

金融股的操作心得: 不在上漲多少,應該要看下跌的時候能接多少。

分批進場準則

  • EPS 優於去年:
    • 8 月 ~ 12 月,每個月三次定期定額。分批入場共: 14 次。
  • EPS 低於去年:
    • 8 月 ~ 隔年 4 月,每個月三次定期定額。分批入場共: 26 次。

定期定額比起 All-In 的好處

  • 分散風險
  • 不容易買高賣低
  • 可以擁有部分資金,看到大盤大殺的時候。收更多的股票進來。

賣股契機

只有在「買房,買地,換股」才會賣掉股票。

心得:

本身就不是一個喜歡盯盤的人(比起盯盤,來寫 Leetcode 紓壓變成我近期的嗜好),這本書蠻適合我的。有許多心理建設的建議給容易患得患失的人。雖然玩過幾次股票跟基金,但是往往就是容易 All-In 造成無法正常生活。 透過存股與金融股的佈局可以讓我的資金控管有一些部分可以有更安全的部分。又可以獲得比起銀行更好的獲利。

投資專家說得好:

資產放銀行收利息,少少的 1.5% 要看銀行臉色。 
資產去買銀行股票,股息發低於 5%,身為股東還可以抱怨。
有資產就要讓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幫你賺錢!(股票)

[好書分享] 這樣說,比罵人更有效!:帶出高績效團隊的諮商式責備

image-20210909181835022

這樣說,比罵人更有效!:帶出高績效團隊的諮商式責備
作者:渡部卓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3-07-17

買書推薦網址:

絕版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一本書。 這是一本實體書,快速找了一下似乎也都絕版了。忽然從書櫃裡面找出來的一本書,覺得最近剛好有一些情境也蠻雷同的。就快速的把內容翻過了一次,覺得是一本不錯的書籍,也清楚的討論了 X 世代(40+) 跟 Y 世代 (30+) 還有目前年輕人 Z 世代 (20+) 的比較。

內容簡介與心得:

1.管理新世代最迫切需要的一本書!
「草莓族」是世代問題,也是幾乎每家企業頭痛的問題,本書主題能切合目前台灣職場現況,符合此時的市場需求,協助經營者或管理幹部解決人才留任及培育的問題。

2.求職者最能提前練功的寶典!
本書提出職場中令人傷腦筋的員工類型,幫助年輕員工自我檢視,更清楚自己在職場的生存之道。

3. 最簡單上手的溝通技巧!
書中逐一分析不同類型的脆弱員工特質,進而提出各種具體可能的溝通技巧,內容特別且實用,寫作筆法言簡意賅。

有人犯錯,如何才能讓他真正服氣、徹底改變?
其實,員工都是被老闆罵笨的!
掌握3種傾聽技巧、4大提示、7個不敗原則,無論小課長或大主管,都能得心應手,帶人又帶心!
這是學校沒教、企業也不傳授的人性管理學!

章節條列

1. 如何激勵脆弱員工

這邊給一些常常會責備員工的主管,不要急著罵員工。 先試著了解員工這麼做的主要原因,這個時候也有可能會遇到各種類型員工的反彈。 這邊也有一些建議,建議先傾聽,然後試著用問句比起用責備更好。

2. 罵人前必須知道的事

這邊給了許多守則,幫助許多已經怒火中燒的管理人。先不要罵出來,可以試著讓自己冷靜個幾天,或是試著轉換角度。 拋棄自已的想法,這邊也建議許多的管理人員要先傾聽,然後以讚美結束的方式。這邊也建議主管們重視事實,而非對錯。 畢竟現在員工指導正確與否固然重要,但是態度如果讓員工不能接受,那麼也就喪失效果了。

3. 不同個性的人怎麼教

這邊提供七種員工的十二種手法。不要急著結論,讓員工多一點時間思考,功勞給部屬,許多口語化的文字更加美化讓人能接受。

4. 好的主管懂得等待

這邊主要建議在責罵前要等待,讓火氣先過。有許多方式可以讓自己測驗看看是否有偏見,是否是有某些無法忍耐的特質。

心得:

這本有也是蠻久以前的書了,不過有清楚的提到關於 Z 世代(20+) 的管理方式。讓我相當的驚訝,或許工作壓力大的日本人,往往更易有相關的體驗。 這本書有許多好的建議,對於比較激動的管理人其實蠻推薦來看的。

參考網站:

  • TBC

演講內容分享:「如何培養競爭力與軟實力,如何寫好一份履歷表」

image-20210908183738530

前言

大家好,我是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團隊的資深開發技術推廣工程師 - Evan Lin 。主要的工作項目就是平台技術推廣與技術品牌的建立與溝通。 這次很榮幸受到邀請幫 DSC (Developer Students Club) 開發者學生社群的暑期夏令營活動 (Summer BootCamp) 分享關於如何打造自己的對於軟實力(Soft Skill) 的一些見解,也希望透過增強軟實力來讓同學們提升職場的競爭力。

投影片

軟實力 - 寫作

第一個希望同學們了解的寫作 (Writing) ,寫作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尤其是資訊科技的從業人員。 寫作能力可以帶來好的文件撰寫,更可以讓你有「技術溝通」的能力。

這邊的寫作,不要想得太困難,建議用以下方式來寫:

  • 請透過 Today I Learn (今天我學到什麼) 來開始,今年你學到什麼,不需要太多的內容。可以單純的流水帳即可。
  • 如果撰寫過一些的文章,可以試著讓其他人了解文章的內容。 如果有人看不太懂,可以試著寫得更簡單一點。

軟實力 - 技術溝通力

「技術溝通能力」通常指的是技術事件的溝通,是有「目的性」的。通常都是為了工作上的事情而溝通,或是為了專案上台報告。許多人在學生時代的專案報告都會相當的簡章,到了公司後反而更是徬徨無措。以下有一些建議可以給同學們。

  • 為了聽眾著想 / Think about your audience: 你今天是跟誰溝通? 跟同專案的同事,跟其他專案的同事?還是跟你老闆? 記得對方的角色,如果不是同專案的同事,請千萬不要用太多艱深的專案名詞,反之需要用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 練習! / Practice: 要做專案報告或是技術分享時,對於任何人都是一個困難的。建議可以把要講的事情寫成講稿,不斷的練習。才能讓你的報告更加的簡短而清楚。。
  • 儘量讓報告簡單 / Explain in simple : 不要試著讓你的報告或是分享看起來很艱深難懂,如果你無法讓你的聽眾了解,那麼你的報告就沒有達到目的。這邊有些脈絡的經驗分享:
    • 背景介紹: 這個專案的一些簡單背景分享。
    • 目前問題:目前的專案有哪些問題,或是目前專案有那些進度。
    • 新的解決方式:一個新技術的分享,往往是因為問題帶來的解法。

透過分享或是報告,可以讓你對於這個技術更容易理解。

軟實力 - 自我行銷力

雖然我們都是軟體開發相關科系,同學們未來也都會是軟體開發從業人員。但是自我行銷能力也是相當的重要,因為懂的如何分享,如何表現自我的專業形象,在公司裡面對於陞遷會相當有幫助。

  • 建立自我專業形象可以打造良好的職場生涯。
  • 不論是透過各種的社群媒體,可以讓你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專業夥伴。
  • 建議要使用 Twitter ,往往有 140 個字的限制,可以讓你的文章與發文更加的精簡,不會讓人覺得煩瑣。

軟實力 - 超速學習

身為軟體從業人員,很重要的能力是要有不斷學習的習慣。願意學習之外,往往更需要有能力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有效的學習」。

  • 透過實作來學習 / Learning By Action : 學習任何語言,先練習去講。學習程式語言,先練習寫。 透過實作來學習,讓你更容易開始,更有信心,也更容易了解哪裡不懂。
  • 故意練習 / Intention Setting Practice: 常常會聽到有「一萬小時法則」,裡面是說透過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可以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但是真正要成為頂尖的專家,你這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往往需要有目標性的練習。 根據每一次學習上的困難,加以克服。 身為籃球員,發現運球不順暢,專心的練五個小時。投籃不穩定,專心的練習投籃。才能讓你的練習更有效率。
  • 時時審核 / Review Yourself : 經常要知道自己學習的進度,才知道如何改善。

軟實力 - 時間管理

到了社會以後,由於工作壓力。往往許多的社會新鮮人都希望可以好好表現。 往往拼了命在加班,回到家中耗盡力氣就睡著。 隔天到了公司可能會偷懶上上網,晚上又拼命加班。 如此惡性循環容易讓人對於工作心生厭倦而討厭工作。對於工作的時間管理,我有以下的建議:

  • 工作時間全神貫注,讓事情留在上班時間:專注力(全神貫注在某一件事情)會是出社會後最珍貴的資產,安排固定得時間來回信,不要讓信件與 SNS 中斷你的專注狀態。因為全神貫注是消耗體力而且無法長久的,所以可以透過蕃茄鐘等小工具來設定以 25 分鐘為一個單位。
  • 下班時間,一定要花時間充實自己:下班後,有空絕對不看公司的事物。將時間放在充實自己與自我成長。
  • 將生活放在最高優先權:許多新鮮人,拼命的加班最後厭煩而離職。把生活放在第一位,可以保持對於工作的熱誠,讓你的熱情長久。

軟實力 - 自我約束

能夠定期健身或是運動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你會發現許多高科技業的高層往往花更多時間來健身。 因為週期性的健身除了可以帶來良好的體態外,更可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更何況,良好的身體也可以讓你擁有更好的體力,也能夠增加你的專注時間。=

競爭力 - 經常更新你的履歷表

講到競爭力,最容易的就是來說說如何寫履歷表。 還記得曾經在大學時代的學生社團的社長,我們當時給社員的課程就是寫履歷表。 一份好的履歷表可以讓你通過 HR 那一個關卡,直接送到用人主管的手上。這邊有幾個重點分享給同學:

  • 履歷表需要經常更新,建議一年更新一次。
  • 履歷表每一份工作應徵的時候需要調整,比如說應徵前端的工作,你的履歷表上面總不能都是後端的成就? 每一個人就像是鑽石依樣,有許多的面相。應徵就是要拿出對方最需要你的那一個面向。
  • 不需要太複雜的排版,市面上有許多簡單排版工作。往往最好。 https://github.com/posquit0/Awesome-CV
  • 千萬不要! 千萬不要! 千萬不要! 直接用求職網站上面的資料輸出。那都是制式的。會浪費審視履歷的人時間。(還有你浪費一次機會)
  • 內容排版建議:
    • GitHub, 跟聯絡資料。
    • 快速簡介,通常用一句話介紹你自己。
    • 為什麼你適合這份工作? 請真誠寫出該公司的名稱跟職稱,這樣很專業。
    • 工作經歷,如果沒有可以加上 side project 或是比賽作品。
    • 學歷放最後,並且要強調你最強的科目。 (GPA 總分高很好~但是我比較想看到你程式設計是全班最高)
  • 這樣的排版是針對看履歷的人通常都要看兩三百份。你的履歷只會在他眼睛出現 10 秒,第一頁就是重點。第二頁以後應該是不重要(或是補充資料。 不要浪費審核官的時間。
  • 如果你有我前面整理過的「軟實力」,可以寫上去。這些都是你的加分項目的。
每一個人就像是鑽石一樣,有許多的面。應徵就是要拿出對方最需要你的那一個面。

如何找一份好的實習工作

在 Joel on Software 這本書裡面,有提供了給同學們的一些建議,該如何同學們的競爭力。

  • 畢業前學會寫作:如同我在軟實力裡面提過,寫作能力與技術溝通能力。將讓你一輩子受用無窮。
  • 學會C語言:這有一點歷史因素,但是學會 C 語言對於系統架構與資料結構絕對是有好處的。
  • 學會個體經濟學: 懂的基本的供需關係,可以更了解如何挑選好的產業,好的工作。也能對於未來安排上更有計畫。
  • 不要因為CS 無聊就放棄:CS (Computer Science) 資訊科學是資訊從業人員的基礎,不論是進階的資料結構,演算法,到許多相關的數理概念。 目前學校時候學習可能會很痛苦,但是其實每一個演算法與資料結構都被應用在許多的服務中。都是許多架構或是服務的基礎。
  • 研習撰寫大量程式的課程:寫程式這種事情是需要練習與複習的,建議每一位同學都需要研習一到兩個需要大量實作的課程,除了可以保持程式撰寫能力外,更可以了解許多應用。
  • 找一門好的實習工作: 找一個好的學生時代實習工作很重要,除了可以讓你知道軟體公司的工作流程外,更可以讓你了解你對於軟體產業的興趣在哪裡。

接下來會跟各位分享, LINE 台灣提供的學生實習機會。 讓許多同學可以在正統的開發流程下學習跨國產品與服務的開發,除了可以參與許多跨國團隊的合作外,更可以學習到許多資深前輩帶領下面對龐大流量下的設計概念。

關於 LINE 學生實習機會: LINE TECH FRESH 介紹

LINE 台灣工程團隊每年透過 LINE TECH FRESH – 技術新星人才計劃,招募資訊科技相關科系,或對此領域有所涉略的大學生 / 研究生加入 LINE 團隊進行長期實習 (一年期),讓同學們能在國際級科技公司中觀摩學習。LINE TECH FRESH 由經驗豐富的技術專案經理帶領團隊,接觸多元化的專案與產品開發,學習業界實際的軟體專案分工,並體驗跨國團隊合作。往年工作內容包含 server、web、mobile app、chatbot、IoT、data、DevOps 等領域,並透過實習熟悉 LINE 平台系統、SDK、API 等。值得一提的是,LINE TECH FRESH 是有給薪的實習機會,對於軟體開發有熱情、有想法的同學們,千萬別錯過這個揮灑創意與衝勁的機會!

更多關於 LINE TECH FRESH 介紹文章有:

同學們的相關詢問:

1. 履歷的撰寫上是否需要美工排版?

A:

  • 不需要,比起漂亮的排版。面試官比較希望收到內容簡單實在的記事本文件。

2. 履歷的準備上是否有頁數的限制?

A:

  • 頁數也不要多,儘量兩頁內為主。因為審核人員一天要看幾百份。

3. 還有問題該如何問?

A:

  • 如果你還沒開啟你的 Github 帳號,而且你有許多疑問。可以考慮透過 Github 來詢問我。
  • 任何開源問題都歡迎: https://github.com/kkdai/AMA ,你也可以學習如何開啟一個 issue。
  • 小絕竅: Github Issue 也算是一種 Contribution 喔!

關於 LINE 開發者官方社群

立即加入「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Meetup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ID:@line_tw_dev

關於「LINE開發社群計畫」

LINE今年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已經舉辦30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

[好書分享] 光天化日搶錢 - 稅賦如何形塑過去與改變未來?

光天化日搶錢 - 稅賦如何形塑過去與改變未來?
Daylight Robbery : How Tax Shaped Our Past and Will Change Our Future
作者: 多米尼克.弗斯比  
原文作者: Dominic Frisby  
譯者: 王曉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11 
ISBN: 9789571388304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一本是今年所讀完的第十本書。 老實說,這一本書是我看歷史相關的 YouTuber Cheap 介紹的。這是一本介紹關於稅賦在人類歷史上扮演的角色,算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籍。 並不是說書本的語法有多有趣,而是作者很巧妙了找了很多歷史上的案例分享稅賦在其中扮演了那一些的角色,讓我相當的驚奇啊。

富蘭克林說「唯死亡和交無可避免」,最近剛好 Google PlayApple Store 的地皮稅也吵得沸沸攘攘的,更容易透過這本書裡面的說明來了解吧! 裡面也揭曉了許多近期歷史大事件,其實都跟繳稅有關,美國的獨立,南北戰爭,二次世界大戰,這些大事情絕對不是單純你所了解的。其實絕大多數都跟稅務的繳納有關!

新聞:

關於歷史與地理知識型 YouTuber - Cheap

關於 Cheap 的影片在下方,這是我近期相當喜歡的知識型 YouTuber 。他喜歡透過世紀帝國的遊戲畫面,或是精美的美工繪圖來講解許多讓人經常誤會的歷史故事。很推薦追蹤一下。

此外 Cheap 也很大方分享了他的書單,裡面真的有很多相當有趣的書籍。 他自己也說過,每一本書都是自己看過有寫心得的書,才會推薦。 每一本書看到介紹與內容都是透過生動的內容來介紹經濟跟歷史的書籍,我也是很喜歡他推薦的書單。

推薦鏈結:

內容簡介與心得:

政府,是我們這一生買過最貴的東西,但我們對於稅金如何使用卻沒有置喙的餘地。
在每次繳稅深感被剝一層皮之際,我們可能沒想過,今日的稅制其實已經多次進化,歷史上多的是猶如荒誕鬧劇的稅賦政策。

十七世紀,英國曾經課徵壁爐稅,稅務員必須進到民眾家裡清點壁爐數量,既擾民又侵犯隱私,體貼的政府於是想到一個替代方案:窗戶稅。稅務員只須在屋外數算窗戶數量,而且窗戶應該足以代表一個人的財富,畢竟,房子愈大,窗戶就愈多。

但政府沒料到的是,人民的行為開始走樣。為了避稅,民眾拆掉自家窗戶、要求建商減少新建案的窗戶。一項稅賦政策,扭曲了一個城市的外觀;而窗戶減少所造成的日照不足與空氣不流通,更成為流行疾病盛行的幫凶。大文豪狄更斯不禁感嘆:「自從實施了窗戶稅,光線和空氣都不再是自由的了。」

另一方面,稅賦,也促成了美國誕生、法國大革命、印度獨立;世上的偉大建築如金字塔、白宮等都在稅收支撐下興建;人類能踏上月球,靠的當然也是納稅錢。稅賦,不只影響個人財產,更牽動著社會經濟、人口遷移、宗教信仰等眾多面向。

章節條列

第一章  光天化日下搶劫

「課稅的藝術,就是盡力拔最多的鵝毛,但讓他們發出最小的聲音」: 路易十四世的財務大臣

一開始作者介紹一個相當有趣的稅務演進過程,西元一六九零年的英國,因為財務困難,想到開徵「壁爐稅」。也就是家裡有壁爐的人就要繳稅,但是這樣每一個稅務人員都很痛苦,因為民眾不喜歡邀請人進來家裡檢查壁爐。 而且也有很多人寧願不裝壁爐而冷死,也不要繳稅。

於是後來改成了「窗戶稅」,稅務人員可以很簡單的在房屋外面來稽查是否需要繳稅,也不需要進去民眾的家裡。這也造就了許多當時的房屋,一個窗戶都沒有。許多人反對這一種(對光徵稅)的方式,紛紛做做出了許多的積極性的抗議,像是更改房屋的外觀像一個大窗戶。窗戶稅也限制了一個產業的發展,整個玻璃相關產業也就完全沒有發展的可能性,因為這個稅務讓他們蕭條好幾年。 這就是稅務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第二章  非常情況帶來非常手段

第一個案例是畸形的稅,帶來痛苦的社會。 接下來提到了香港,在回歸前的香港(也就是英國統治下),採取相當低的稅制,並且在許多狀況下,甚至不去做許多的普查。 讓稅務無法有效的徵收,但是往往在當時的狀況下,這樣反而造就了香港成為亞洲的經濟樞紐。

第三章  為什麼要課稅?

許多歷史事件,往往都跟稅收有關。耶穌為何會到了伯利恆?因為瑪麗亞要過來繳稅。從古羅馬時期,古希臘時期都有相關的稅收。因為一個國家的誕生,不外乎有著國土,人民,當然還有隨之而來的稅收。

第四章  稅賦的搖籃

遠在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時期,就有了第一個稅務的誕生。叫做「什一稅」(也就是不論你賺多少,要繳交十分之一給政府)。根據羅塞塔石碑上面的碑文,古希臘時代就有稅務的機制,而且那時候繳交稅務是榮譽的,所以自然而然也沒人逃稅。因為繳交稅務會變成知名人士,許多貴族都透過繳交稅務來獲得好名聲。

第五章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稅賦

許多古代的侵略者(佔領者),都透過佔領土地,並且對該地方人民收取高度的稅,在支付軍隊的相關支出。

第六章  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憲法文獻 / 第七章  黑死病改變了歐洲的稅制

中世紀的英國,納稅變成是許多逃避義務的方法之一,不想跟國王去打仗的貴族?繳稅! 不想參加十字軍? 繳稅! 直到亨利三世公布了最重要的法律「大憲章」,主章國王與庶民同罪,並且許多未來的民主法律開創的先驅。

接下來幾個章節都在講解各國稅率所造成歷史的故事,不論是柴契爾夫人的下台。美國的誕生更是因為英文的茶葉稅導致了美國上面新移民的反彈。而為人所知的解放黑奴的林肯,更是因為徵求關稅的擁護者。為了要跟南方徵收關稅導致了南方的脫離美國邦聯的南北戰爭。最後則是因為打著解放黑奴的口號,才讓黑人願意為他打戰。 這些有趣的故事,建議各位可以詳細的看一看,絕對不會後悔的。

第十六章 加密貨幣(虛擬貨幣):稅務員的惡夢 / 第十七章 數位的突破性發展 第十八章 數據:稅務員的新朋友

而時間到了現代,由於在家工作的原因。許多人都遠端工作(甚至是跨國工作),這也造程了國家無法對居著在上面的人收取稅。甚至是加密貨幣的產生,更是讓許多的「所得」再也無法查詢,而沒有辦法讓國家收取所得稅。

稅務原本是國家這個土地總合體的收入之一,因為新的國界已經不重要,貨幣收入再也無法得知。 稅務會不會有下一個階段的轉變呢? 我們可以期待的!

心得:

一直很喜歡透過有趣的方式來看待歷史,而這本透過稅務的徵收,造成社會現象的改變甚至是戰爭的興起。許多個故事都是之前沒有想像過的。真的覺得相當的有趣,也能看待稅務再也不是只是單純國家要收你的錢而已。

2022/01/15 更新: 由於最近參加公司的讀書會,也錄影一段分享。懶得看文章的可以看影片。

參考網站:

演講內容分享:「手把手教你建立自己的開源專案」

image-20210901171621512

前言

大家好,我是 LINE Developer Relations 團隊的資深開發技術推廣工程師 - Evan Lin 。主要的工作項目就是平台技術推廣與技術品牌的建立與溝通。 這次很榮幸受到邀請幫 DSC (Developer Students Club) 開發者學生社群的暑期夏令營活動 (Summer BootCamp) 分享關於如何打造自己的開源專案的經驗分享。

投影片

LINE 有參與開源專案嗎?

經常在參與許多開源聚會上,許多開發者朋友都不了解 LINE 有參與過相關的開源專案。但 LINE 其實也已經開源了超過 93 個專案,不僅有訊息平台的軟體開發工具套件,更有 LINE 開發內部專案過程中也在使用的套件:包括 ArmeriaCentral Dogma 等數個知名的開源專案,並且也開始經營相關的開源社群。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2019 年的 COSCUP Keynote 分享 LINE 企業內部的開源流程,並說明 LINE 企業文化鼓勵員工分享,更以開放的心胸接觸開源及參與開發者社群。

img

如何打造一個成功的開源專案

要打造一個知名的開源專案,建議各位同學們的步驟如下:

  • 找到一個好點子 / Find a great idea
  • 良好的說明 / Well Documentation
  • 完整的 CI/CD 流程 / Well Workflow
  • 找到你的第一個貢獻者 / Find your first contributor
  • 宣傳! 宣傳! 宣傳! / Promote ! Promote !

這邊依序開始講解這些步驟,其中「找到一個好點子」放在最後(因為最難 :p )。

良好的說明 / Well Documentation

首先先分享給各位(也是最容易被開發者們忽略的)就是好的文件。(也許可能是開發者們刻意不想寫的 :p ) 。 對於軟體開發來說,好的文件相當的重要。 而開源專案最重要的就是 README.md 這個檔案往往會出現在 github 的專案頁面。透過上面的範例,這邊有一幾個重點希望同學們能注意到:

  • 足夠多的 Badge (徽章):
    • 徽章本身是講解相關的狀況( build 成功,有說明文件…),此外也可以比較漂亮啦。
  • 專案說明
    • 一句短短話,讓路過的人知道你專案的摘要。
  • 如何安裝 (install) /引用 (include):
    • 這個往往是許多初期開源專案開發者遺忘的。你需要讓路過的人知道如何安裝,如何能夠正確 include 。這樣想要使用的人,不會第一部卡在環境設定上的相關問題。 比如說有一些 Python 相關的專案,在許多套件的相依性處理上,沒有寫清楚的話。往往之後看到的人都無法正確使用。自然而然就不會使用。
  • 如何貢獻 / How to contribute :
    • 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了說明白開源專案的授權方式。 (可以參考 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體授權條款比較 ) 還有就是可以告訴想要貢獻的人,你希望他們能跑過哪一些基本的 unit testing 。越多的說明就可以讓你的貢獻者越安心。

參考資料:

完整的 CI/CD 流程 / Well Workflow

這邊指的是相關的 Github Action , Github Action 可以幫助開源專案以下幾個部分:

參考資料:

找到你的第一個貢獻者 / Find your first contributor

當你為了你的開源專案準備好了文件,也準備好所有的流程後。接下來就是開門來歡迎第一位一起開發的人員了。(這邊往往需要很多的時間)。到底要如何找到你的第一位貢獻者呢?

這時候第一步建議你可以先為了自己的專案寫下幾個讓想要貢獻的夥伴們可以上手的部分。這個在開源社群被稱為是 「Good First Issue」。 透過這些比較容易上手的問題:

  • 可能是文件修改(中文化,日文化等等)
  • 可能是加參數。
  • 相關文件補充需求。

這些可以讓想要幫忙的人有一個好的開始,也是可以吸引到更多願意幫忙的人的方式。

參考資料:

宣傳! 宣傳! 宣傳! / Promote ! Promote !

做好了相關的說明後,建議要經常去推廣你的專案。畢竟你需要透過不段的推廣,你也才知道哪些東西是大家有興趣的。推廣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幾個方式:

  • 準備一些說明文章,透過文章的說明來解釋這個 Github Repository 的主要功能。雖然在 README 會提到,但是透過文章的敘事方式往往可以讓更多的人願意去了解你的專案本質,體會專案主要解決的痛點。
  • 分享! 就是不斷的第透過線上分享,線上演講去分享。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讓你接觸到你的潛在用戶。相當推薦可以在「開源者年會」去分享你的專案,每一次的分享就會直接有許多星星(Github Like ) 的進帳。

找到一個好點子 / Find a great idea

最後,也就是最難的環節。 經常有同學與朋友問我,你怎麼有那麼多的點子可以準備那麼多的開源專案?(筆者的開源專案有接近 200 個 repositories)。這邊想要跟各位分享的是,建議方式有以下兩個:

  • 透過一些小工具 Trello 或是其他記事工具,把你想要打造的工具先記錄下來。 有空的時候把它拿出來開始寫。
  • 看到好的專案,先試著 Fork出來開始學習裡面相關內容。可以透過你喜歡的語言,或是練習寫一個更精簡的版本出來(也就是功能比較少的版本)。

透過這兩個方式,主要分享給同學們的是:

  • 不要因為靈感而卡住,開源專案的重點就是努力寫,拼命寫。覺得有趣就可以寫。
  • 很多時候,學習其他人偉大的專案。往往是開啟自己專案的好契機。

開源專案與學生實習工作的關係

最近經常看到同學們在討論,到底從事開源專案或是寫一些自己的 side project 跟工作有沒有關係? 這邊可以分享關於 LINE 的實習工作機會 LINE TECH FRESH 就很在意你的開源專案,因為從開源專案可以看出以下一些重點:

  • 你是否有良好的文件習慣(端看 README.md)
  • 專案是否有良好的 CI/CD 流程,也代表了你是否懂一些基本的流程。
  • 看相關專案的程式碼,可以了解你對於 Git 了解的程度。
  • 除了這些之外,好的開源專案代表你也有良好的 Pull Request 的訓練與習慣。對於多國協作上,你也更容易能適應相關團隊合作的方式。

關於 LINE 學生實習機會: LINE TECH FRESH 介紹

LINE 台灣工程團隊每年透過 LINE TECH FRESH – 技術新星人才計劃,招募資訊科技相關科系,或對此領域有所涉略的大學生 / 研究生加入 LINE 團隊進行長期實習 (一年期),讓同學們能在國際級科技公司中觀摩學習。LINE TECH FRESH 由經驗豐富的技術專案經理帶領團隊,接觸多元化的專案與產品開發,學習業界實際的軟體專案分工,並體驗跨國團隊合作。往年工作內容包含 server、web、mobile app、chatbot、IoT、data、DevOps 等領域,並透過實習熟悉 LINE 平台系統、SDK、API 等。值得一提的是,LINE TECH FRESH 是有給薪的實習機會,對於軟體開發有熱情、有想法的同學們,千萬別錯過這個揮灑創意與衝勁的機會!

更多關於 LINE TECH FRESH 介紹文章有:

同學們的相關詢問:

1. 如何讓自己的 Github 容易被找到?

A:

  • 試著多寫一點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 SEO 好的入口。可以讓更多的人看見你的專案。
  • 永遠別忘了,要將自己得開源專案當成產品一樣宣傳。可以多參與一些演講來分享。

2. Github 專案建議以 Quality 為主,還是 Quantaty 最主?

A:

  • 建議想到就寫,因為你不會知道哪個專案會紅。
  • 我也有許多專案,因為機運就超過了 1K 的 Star 。

3. 會不會擔心自己的專案被人家抄走?

A:

  • 不會,開源專案不需要擔心你的專案被抄走。與其擔心被抄走,你應該更擔心你的專案一顆 Star 都沒有。
  • 真正擔心的部分,建議都先寫論,先寫專案。然後才開源。

4. 哪一些 Github 是企業比較在意的?

A:

  • 如果以 LINE 而言,如果你有 LINE Bot 的開源專案,我們除了可以知道你已經對於公司相關聊天機器人瞭解之外。也能了解你對於錯誤控管的方式(也就是對於使用者隨意輸入文字的處理),可以透過這些方是來了解每一個開發者細心的程度。
  • 跟前面呼應類似的話題,主要是看你每一個專案處理的細緻程度。有沒有文件化,有沒有良好的流程。

5. 是不是一定要學會 Git 指令才能開始做開源專案?

A:

  • 不需要,許多同學也來問我是否需要買一本 Git 教學手冊才開始做開源專案?
  • 其實不需要,建議先開始建立專案。往往許多基本指令,可以透過 VSCode 等等相關軟體都可以快速協助你處理。
  • 真正等你需要更底層的指令,你就會去查詢 git pull -rebase 等等相關指令。

6. 還有問題該如何問?

A:

  • 如果你還沒開啟你的 Github 帳號,而且你有許多疑問。可以考慮透過 Github 來詢問我。
  • 任何開源問題都歡迎: https://github.com/kkdai/AMA ,你也可以學習如何開啟一個 issue。
  • 小絕竅: Github Issue 也算是一種 Contribution 喔!

關於 LINE 開發者官方社群

立即加入「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就能收到第一手Meetup活動,或與開發者計畫有關的最新消息的推播通知。▼

「LINE開發者官方社群」官方帳號ID:@line_tw_dev

關於「LINE開發社群計畫」

LINE今年年初在台灣啟動「LINE開發社群計畫」,將長期投入人力與資源在台灣舉辦對內對外、線上線下的開發者社群聚會、徵才日、開發者大會等,已經舉辦30場以上的活動。歡迎讀者們能夠持續回來察看最新的狀況。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