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天國] P 的謊言

img

只有 18.3 全破了,應該算是蠻難的吧?

img

最後的身為大魔王的老爸,還是捨不得讓裝有兒子心臟的 P 被殺死。

前情提要:

剛打完魂3,本來決定要把 2077 來打破。偏偏最近紅了一個美型的「類魂」遊戲,就讓我很心動。 結果在 XBox Game Pass 試玩了一下,發現真的蠻好玩的。 於是還是去 Steam 把他買了下來。

這個玩法跟類魂真的完全不同,一開始的主角就像是點了「迴避距離-3」的技能一樣。基本上不會迴避,一定得靠完美格擋才能玩。然後整個完美格擋的判斷又很爛。 基本上要打過一個王就是要把他的所有攻擊都背招背起來,真的是很難。(不過我還是過了!!看來我很會被招誒)

攻略清單:

攻略請看: https://www.gamersky.com/handbook/202309/1646639_70.shtml

巴哈心得文 - 有把王排序

P 的謊言,除了主線之外,還有以下東西

有著許多好寶物的加密容器

P的謊言(Lies of P)-全部加密容器與解密位置

三一鑰匙跟房間也是有很多裝備跟寶物

P的謊言攻略|帶你收集所有三一鑰匙!|Lies of p

刷魂(刷等

以下比較後期

P的謊言 快速刷等 30秒一千經驗 Lies of P

王的逃課方式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71348&snA=135

[好書分享]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 全球都在學的矽谷教養法,幫孩子配備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實力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 全球都在學的矽谷教養法,幫孩子配備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實力
How to Raise Successful People
 共 72 人評分
作者: 艾絲特.沃西基  
原文作者: Esther Wojcicki  
譯者: 韓絜光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是 2023 年第14本讀完的書。 當初會看到這本書,就是他的索引介紹,他是如何養出獨立又具有思考力的三個女兒。並且都成為美國高科技公司的重要職場角色。 因為我的女兒,就是太粘人。這件事情也一直困擾著我們夫婦,在思考著需要透過哪些方式才能正確的教育女兒適合後的成長。當然,內心深處或許我們也還不希望他太早獨立。

內容摘要:

長成大人的路波折起伏,
孩子很努力,父母也盡了全力。
但怎麼才能確保孩子活出自信快樂的人生?
給所有努力家長的21世紀自信教養寶典

艾絲特‧沃西基被封為矽谷教母,她在加州矽谷的高中教書邁入第三十七年,不只教出好萊塢巨星詹姆斯‧法蘭科、籃球好手林書豪、賈伯斯女兒等多位頂尖人物,更影響了無數學生的人生。

被學生暱稱為「沃姊」的沃西基,也教養出三位超級女兒,大女兒蘇珊是Google元老、現任YouTube執行長;二女兒珍妮是頂尖醫界學者;三女兒安妮則是基因生技公司23andMe的共同創辦人。

沃姊的方法不只幫助孩子在學校成功,更能培養孩子練成出社會後被需要的能力──面對陌生挑戰,能持續自我學習、善於與人合作解決難題。全球教育界、企業界都想到沃姊的教室取經,找出成功的祕密方程式。

沃姊的方法不同於其他教養書,特別強調價值觀,她提出的「T.R.I.C.K」基本價值,分別是信任(Trust)、尊重(Respect)、獨立(Independence)、合作(Collaboration),與善良(Kindness);每一項都能直接對應到孩子在現實世界最需要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有愈來愈多的跨國企業與各級學校,紛紛開始採用這套方法。書中以故事引導,搭配實際方法,解答父母在教養各階段的疑惑。

自信教養,從相信自己開始──只有你最清楚怎麼做對孩子最好。

孩子無法睡過夜、不敢自己睡?
從睡眠開始的各階段發展,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信任感。
父母的任務是提供安全的環境,然後相信孩子有辦法自己照顧自己。

與孩子溝通未來志願,總是以鬧翻收場?
尊重孩子想走與你預期不同的路,同時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找到熱情之前,一定有混亂、繞遠路的時期,重點是孩子「有在做事」。

孩子的作業,後來都變成家長之間的較勁?
練習把手放開,讓孩子引路。幫孩子做太多,孩子長大反而會害怕自己做決定。
訓練獨立,也是在培養耐挫力,寧可孩子趁早體驗失敗、也趁早把膽子練大。

孩子不會處理情緒、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怎麼辦?
把親子關係變成合作關係,讓孩子參與更多決定,在家就在學習合力解決問題。
鬧情緒、黏手機、難改壞習慣,都不能只有改孩子,爸媽一起改變才有效。

孩子除了功課以外的事物都不關心,也不太願意分享、表達感謝?
成績很重要,但同理心才真正能幫助孩子在求學與工作上成功。
在最自戀卻也最不快樂的時代,教孩子從付出中找到意義與成就感。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我們無法確保孩子做足萬全準備,
父母可以做的,是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觀,
無論遇到什麼挑戰,孩子都能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

內容摘要:

TRICK (Trust, Respect, Independence, collaboration, kindness)

作者的教養準則,對於小孩子專注在「信任」「尊重」「獨立」「合作」「善良」。其中 「信任」更是放在第一位。

教養的第一步: 重新檢視你我的童年

作者小時候,家中是貧困並且媽媽是處於單親家庭。並且沒有比較好的教育。 使得一場意外帶走了作者的弟弟。 因為作者的父親是個相當男女不平等的人,並且經常在家中去傳遞男生比較重要,幸好作者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因為不喜歡待在家裡於是將所有的精神留在圖書館。 有了自己的家庭後,作者對於自己的期許就很多。 由於小時候的不安全感,並且對於教育的感嘆,讓他之後有了「依附理論」。

檢視自己成長經驗中不好的部分,找出問題並且試著在自己的家庭中要避免發生。因為「依附理論」讓許多在家庭暴力中成長的小孩,長大也會有著高機率對於自己的家庭依附暴力處理事情。

依附理論:

由 1970 由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提出,「依附經驗為態度,動機和情緒這三個方面的核心組成奠下基礎,這也是進入同儕世界,應付後續考驗的跳板」。

TRUST: 孩子最深的情感連結從「安全感」開始

回顧自己,讓你最深刻的親子對話是什麼。可能都是跟著「安全感」有關。不論是父母不信任你,或是他們主動認為你長大了。都是內心深處最深的連結。我們的小孩也會是如此。

關於安全感的有趣小故事

這邊有個很誇張的小故事,作者現在已經是奶奶了。有一天帶著孫子去學校。他先送 12 歲孫子去剪頭髮,讓他自己跟設計師討論髮型。然後帶著兩個八歲孫女去百貨公司。讓他們兩個人自己去逛街。採買他們需要的文具。

雖然最後被他的女兒罵得要死,但是真的也看得出來作者真的是相信著孩子可以自己將事情處理完畢。 (當然,我也不能接受。)

RESPECT: 尊重孩子,讓他活出屬於他的樣子

這裡也有分享一個小故事原本他的女兒- 安妮大學畢業後拿到了在生技投資部門的職位。 但是安妮卻不想要辭掉目前手上兼差的保母工作。 這也讓作者相當的緊張,明明一個大好前途機會的工作,卻要做保姆?! 不過作者也是很有耐心,尊重他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安妮果然在幾個禮拜後開始覺得自己的選擇是錯的。 這時候也千萬不要說著「 I Told you so」。 讓小孩自己選擇與反悔他的決定。才能讓他們自己更加專注於後來的選擇。

INDEPENDENCE: 別急著出手

國外的父母在小孩哭的時候,不會馬上去抱起來。 小孩子吵鬧的時候也是,不需要憤怒地對他,但是需要跟他好好溝通知道他的需求。給予他主導然後要自行負責。

科技十誡

  • 一起制定計劃,不是幫孩子訂規矩。
  • 吃飯時候不用手機。
  • 就寢時間過,就不能用手機。
  • 四歲開始會使用手機,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如何使用手機來完成作業。
  • 遇上家庭旅行,也要制定手機使用規矩。
  • 八歲以後應該要會自我控制。
  •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 了解哪些可以拍攝,哪些可以錄音。
  • 解釋網路霸凌。
  • 教導孩子不要隨意透露個人資訊。

恆毅力(Grit)

堅持做一件事情,不論多辛苦,也不論過程中必須面對多少阻礙。

COLLABORATION: 適度給孩子選擇權,養成判斷力跟合作力

兩歲的兒童在幫助其他孩童完成目標後,也可以感受到達成自己目標的相同喜悅。三歲以後,應該就要學會夥伴得責任與合作方式。

KINDNESS: 處理情緒,改變習慣等難題。

  • 守時很重要
  • 如何呈現外在,表示你對於對方的尊重程度。
  • 大人如果都很溫和跟小孩交談,小孩也會很友善。
  • 生活能力要示範給孩子看
  • 父母如何使用 3C 產品,小孩也會學習。
  • 如何經營家庭,也是會讓孩子學習。
  • 如何溝通與討論,也會讓孩子學習。
  • 失控大吼,孩子都會觀察。
  • 我們無法控制運氣,但是我們可以控制如何回應。

心得:

這一本真的是作者分享了不僅僅是他作為三個有成就的女兒的家長教育方式,也分享了他身為學校老師的教育理念, 兩者是完美結合的。 首先要給子女有良好的教育,必定要審視自己的成長狀況與教育狀況。 要思考自己是否有一些不好的經歷,也希望不要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之後,使用 TRICK (Trust, Respect, Independence, collaboration, kindness) 的教育方式。

  • 對於小孩子首要在於「信任」,其中家長自己的身教更是重要。

  • 其次在尊重部分,千萬不可倚仗自己是父母就幫小孩決定他的未來。畢竟就像是你心中記憶最深刻跟著長輩的親子對話可能都是不尊重對話,可能是信任的對談。

最後裡面有提到對於 3C 家電的掌控部分: 經常可以看到許多父母透過 3C 來管教小孩,但是那也是因為他們自己都是手機不離手,造成小孩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試著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過分的失控大吼,畢竟我們可能也都記得長輩跟我們大吼的場景,相對的那些也都會在孩子們的心靈中常駐的。我想這一些都是家長們需要不斷學習的課程。

[AI Engineer Summit 2023 - Note] The Weekend AI Engineer

前情提要

AI Engineer - Summit 有趣議程分享 “Hassan El Mghari, AI Engineer, Vercel, “The Weekend AI Engineer” https://youtu.be/qw4PrtyvJI0?t=8632 Hassan 分享他如何在過去兩年開發 AI 相關應用,裡面有幾個蠻有趣的

image-20231017112245817

相關 side project

image-20231017112457548

QRGPT: 幫你做任何生成式 AI QR Code

image-20231017112602506

TechCruch Summary (收到律師函被拿下): 輸入網址,直接給文章摘要

image-20231017112642063

幫忙找眼鏡 - Find-Gasses

image-20231017112825773

網址: https://find-glasses.vercel.app/

AI Commit Message

AI Commits

github: https://github.com/Nutlope/aicommits

Twitter Bio generator using ChatGPT

image-20231017124344783

Website: https://threadcreator.com/tools/twitter-bio-generator

讓你照片更清晰 - Restoring old Photos

image-20231017125833097

Architecture

image-20231017130042702

重新裝潢家裡 - RoomGPT

image-20231017130227025

其他人分享的文章

  • From 布丁(hlb)

    • Day 1

      • Pydantic is all you need https://www.youtube.com/live/veShHxQYPzo?si=z3b1OHPqk3EOeIcO&t=11825, deck: https://tome.app/fivesixseven/pydantic-is-all-you-need-cllufwp8p08qoo75rx0omiybh, by Jason Liu
      • The Hidden Life of Embeddings https://www.youtube.com/live/veShHxQYPzo?si=h_LSxYK9LOqzuilV&t=13957, by Linus Lee, AI Lead of Notion

      Day 2

      • Move Fast, Break Nothing https://www.youtube.com/live/qw4PrtyvJI0?si=qNU0zljp_L8TTYo5&t=1531, by Dedy Kredo, CPO of CodiumAI
      • Climbing the Ladder of Abstraction https://www.youtube.com/live/qw4PrtyvJI0?si=mBV_4fRALkwNQEB1&t=3367, by Amelia Wattenberger, Design of Adept
      • 120k players in a week: Lessons from the first viral CLIP app https://www.youtube.com/live/qw4PrtyvJI0?si=0DfWVl3PBrhffSx2&t=9594, by Joseph Nelson, CEO of Roboflow
      • Pragmatic AI With TypeChat https://www.youtube.com/live/qw4PrtyvJI0?si=aaf-xSCH14S3wdDt&t=15538, Daniel Rosenwasser, TypeScript PM of Microsoft
      • Open Questions for AI Engineering https://www.youtube.com/live/qw4PrtyvJI0?si=TRx6cfn7NisrbGY4&t=24951, Simon Willison, Creator of Datasette; Co-creator of Django
  • AI Engineer Summit 特輯 by ihower

[好書分享]持續買進 -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持續買進 -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Just Keep Buying: Proven Ways to Save Money And Build Your Wealth
作者: 尼克.馬朱利  
原文作者: Nick Maggiulli 
出版社:商業周刊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是 2023 年第13本讀完的書。 這是一本朋友間在推薦的書籍,都在推薦這本書對於投資的重要。也是有朋友專注在 「voo and chill」讓經常動搖的我相當的羨慕,這一本書也是不斷地敲醒自己對於投資的目的與想法。於是就開始來好好瞭解這一本書到底如何讓人願意「持續買進」。

內容摘要:

★聽說「逢低買進」是投資穩賺策略?
錯!最強資料科學家告訴你:
千萬別為了抄底,浪費時間在市場外觀望,
「持續買進」才是致富不敗法則!

★《原子習慣》、《致富心態》作者一致強推,
出版即登亞馬遜投資類暢銷冠軍、
BookAuthority評選2022年最佳財經書

●當資料科學家研究起股市……
「等待抄底好時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低買高賣」……投資世界充滿了豐富的詞彙、睿智的專家,提出各種穩賺策略。你是不是深感認同,全盤接受?

然而,身兼資料科學家和財富管理專家的尼克.馬朱利表示,這時候,你需要依賴數據與證據,而不是盲信與猜測。因為各種長久存在的看法並不總是對的,不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情況。

馬朱利出身普通家庭,上大學前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擔心錢不夠用,因此對金錢產生嚴重焦慮感,讀過許許多多投資書及文章,並忠實遵循了作法,然而他對未來的恐懼絲毫沒有消失。為了解開金錢的迷團,他拿出身為數據科學家的專業分析股票市場,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持續發表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投資理財文章,將看來枯燥的數據化為生動又人人能懂的故事,成為財經界最有特色的部落格。

存錢?借錢?退休部分:

你應該存多少錢?

  • 把你所能存款的錢都存下來。

雙倍投資概念 (The 2x Rule)

  • 進行大筆花費的時候,就要將相對的金額放入投資(存款)項目。
  • 比如說買百萬名車,就要先有百萬的錢進入投資。

何時該舉債

  • 降低風險
  • 為了取得高於借款的報酬
  • 學貸是值得的,且便宜的貸款,一定要借。

購屋的時機

  • 你計劃在這個地點待上十年
  • 你有穩定的私人與職業生活
  • 你買得起

何時可以退休?

  • 存一筆錢,並且每一年花 4% 並且三十年不會花玩得程度。
  • 另類說法:
    • 如果總金額放在股市,有 4% 的年報酬獲利這樣三十年間都可以依靠年化報酬來支撐自己的日常支出。

關於投資

需要投資的主要原因:

  • 為了將來儲蓄
  • 對抗通膨 (2~5%)
  • 以財務資本取代你的人力資本(就是被動手入來超過你的主動收入) image-20231009190825019

  • 各種生財工具的利與弊

image-20231009191119907

  • 投資大盤,不要投資個股。
    • 根據數據統計: 1926 ~ 2016 只有 4% 的股票高於大盤的報酬。
    • 但是 1950 年後掛盤的公司 28853 其中有 22469 (78%) 的公司已經不在了。
  • 多早該買?
    • 越早越好!
  • 平均投入跟現在買的報酬差異
    • 平均而言,每一個 12 個月的投資期,平均投資策略表現比「現在買」要低 4%。 在 1997 ~ 2020 所有的 12個月的投資期中,有 76% 的績效表現比「現在買」績效表現要差。(通常要持有超過 10 年以上)
    • 通常在「市場崩跌」的時候,「平均投資」的報酬會高於「現在買」。但是市場崩盤的時候,投資人最不熱切投資。

image-20231009194935154

為何你不該等到低再買?

  • 逢低買入(如果你能正確抓到),短期來説是遠遠高過平均成本。
  • 但是時間拉長 , 有 70% 以上都是逢低買入比較差?為什麼? 因為所謂的低點出現時間並不多,而平均成本可以讓資金持續投入。
  • 持續存錢來期待逢低買入,最後是會徒勞無功的。 只要投資時間夠長,持續買入會報酬會高過逢低買入。(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人知道所謂的「真正的低點」,而且股市崩盤的時候,也不會有人想買。)

image-20231009200520977

為何你不應該害怕市場波動?

  • 想要最大化報酬,要儘量地避免市場跌幅超過 15% ,但是你沒有投資小精靈,你無法正確地抓到重新入場的時機。
  • 後續也會提到,反覆進入市場所產生的稅金其實會讓你支出更多的獲利。
  • 1950 年後,當年跌幅超過 10% (或是更多的),最後當年其實都有正報酬。

image-20231009201033059

如何在危機入市?

  • 下跌 33% 需要漲回 50% 才能回本。
  • 但是將他帶入年化報酬:
    • 只要五年來說,年化報酬 8% 你就有機會回本。
  • 但是要看對市場,以日本來說極有可能 20 年都沒有回本。但是即便是日本股市,如果時間拉長 1980 ~ 2020 ,還是會有正報酬。
    • 市場不好,不是不會回本只是要花更久的時間。(也就是機會成本)

何時賣出?

  • 平衡投資組合
    • 建議是把個股平衡成大盤。
  • 擺脫一個集中(或是虧損)的部位
    • 沒有更好的標的,應該不要貿然的出脫虧損部位。
    • 停利也要思考,畢竟不會知道飛多高。
  • 支應你的財務需求
    • 這是最期待的方式,唯一賣出是因為你想要支付實際的財務需求。

最重要的資產

  • 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而且越來越貴。
  • 提早投資,持續投入才能讓獲利持續增長。
  • 你總是能賺到更多金錢,但是更多金錢無法幫你買到時間。

心得:

這是一本標題就是主要目的的書籍,「持續買進」聽起來很但是會有一堆人有不同的想法。為什麼不在下跌的時候要賣出,然後最後買入就好?為何不在大崩盤得時候,空手呢? 如果要買進,就近要買一些什麼? 要一次全部投入?還是分批的買入呢?

這一些身為投資人經常有的疑問,這一本書會用相當淺顯易懂的方式,按部就班地解釋給你了解關於這一些的道理, 到了最後,你會真心的了解,並且接受為何「持續買進」會是讓你獲利最高的資產處理方式?

透過許多歷史的數據告訴你,如果要避開下跌能獲利多少? 也透過數據告訴你如果持續擁有到底有多少的獲利可以到來?

當然「持續買進」的原理,也是針對於大盤來闡述這個原理,正是因為看好景氣是會循環的而你手中的部位總是會慢慢回來。

你在崩盤時候應該要做的,反而是應該要持續買進,並且在接近年限(-30%) 的區段要考慮加碼來投入。因為不論如何,在大崩盤的之後的反彈往往也是最驚人的數據。對於你來說,只要沒有過度的槓桿在其中,透過活用資金的處理來說都是要持續買入最為正常的選項。

你是真正的投資大盤? 還是也是個見高就追,見低就砍? 建議你也要買這一本書來看看。

[論文筆記] The Dawn of LMM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s with GPT-4V(ision)-筆記

image-20231004092928239

(論文: https://arxiv.org/abs/2309.17421

前情提要

這篇由微軟在 09/29 發表的論文,搶先測試了不少 GPT-4V 的功能。並且列出許多有趣的使用場景,最後用了「LMM 的黎明」作為整篇論文的標題。 論文不算短(166頁),但是都是應用案例讓人讀的很開心,很興奮。

案例1: 給一張照片跟 menu ,就能知道那罐啤酒應該要多少錢。

Image

案例2: 給一張發票(收據),就能知道要付多少稅金?然後在哪裡?

Image

案例3: 給一個證件,叫他識別後直接給 JSON

Image

案例4: 使用不同的 Planning (Tree of Thought) 來做 OCR ,其實可以讓結果更好。

image-20231004093230728

案例5: 計算基本的數學圖學問題,好像可以解決推友的問題

Image

[DeepLearning] Finetu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 整理

image-20230826213922965

起因

OpenAI 3.5 發布 Fine-Tuning API 後,另外一邊 Andrew Ng 馬上上線相關課程: https://deeplearning.ai/short-courses/finetuning-large-language-models/

Why Finetune

附上大家容易有疑慮的比較圖:為何弄 Fine-Tune 為何不透過 Vector Prompting

Image

image-20230826220610545

  • 確認原本 LLM 不能完成
  • 尋找 gold samples
  • 確認可以比較好結果
  • Finetun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