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30th, 2025
折疊者思維
做個好軍師,將領導者天馬行空的發想落實,成為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作者: 設樂悠介 原文作者: Shidara Yusuke
譯者: 莊雅琇
出版社:時報出版
買書推薦網址:
- Readmoo: 由此去購買。
前言:
這是 2025 年第 8 本讀完的書。當初買到這本書,因為在公司內部我經常擔任著協助許多專案去「折疊」的角色。所以想來看看這位作者說的角色究竟是如何扮演。
大綱
幻冬舍社長見城徹欽點新事業主管,與知名編輯箕輪厚介共同打造最高業績團隊的重要推手--設樂悠介,傾囊相授他二十年來成為最佳折疊者的實戰經驗。
看他如何從一名將編輯立為職志的新鮮人,誤打誤撞從小業務員開始,一步步用「折疊者思維」在不到四十歲即成為幻冬舍Comics的董事、編輯本部內容產業局副局長。
「折疊」與「攤開」的由來
在日本有名的日文國語辭典《廣辭苑》中提到【攤開包袱巾】(大風呂敷を広げる),是指「說話或做事不切實際,說大話的意思。」所以本書將其稱為「攤開」者,也就是把工作創意從無到有發想出來的人。
而【折疊包袱巾的人】(風呂敷畳み人)是相對的角色,作者在所主持的節目《折疊包袱巾的人廣播電台》中,稱其為「折疊」者,指讓創意聚焦、穩定執行的人。
彼得•杜拉克說:策略是平價商品,執行力乃是藝術。
學會「摺疊者思維」,累積執行力,方能在最終做到自己的想望!
折疊者:是指具體實踐工作創意,並且穩步實行的人。他可以說是領導者(攤開者)身邊的「軍師」或「得力助手」。
《折疊者思維》重點整理
本書以「折疊者」(負責具體實踐創意、穩步執行的軍師型角色)與「攤開者」(提出天馬行空想法的領導者)為核心概念,探討商務領域中折疊者的重要性、角色、心態與實務技巧。以下根據劃線內容,按章節或主題小節整理重點,聚焦於定義、角色、團隊管理、溝通、時間管理及個人經驗。
什麼是「折疊者」?
- 折疊者源自「折疊包袱巾的人」(風呂敷畳み人),在商務中指具體實踐攤開者(提出創意者)的想法,並穩步執行的人。折疊者是領導者身邊的「軍師」或「得力助手」,負責將抽象願景轉化為可行行動。
- 為什麼「折疊者」如此重要?許多團隊缺乏將創意具體實現的實行能力與經驗,甚至連指揮人才也不足。折疊者填補此空白,確保專案順利推進。
對「攤開者」的創意產生共鳴並樂在其中
- 折疊者應從一開始就對攤開者的創意表示興趣,成為支持者而非評論家。尋找創意中的有趣之處,心想「說不定有潛力」,才能發自內心提出正面意見。
- 想出創意的人最初排斥否定,因此折疊者首要工作是與攤開者一起樂在其中,從構想階段就響應支持。
先支持攤開者的想法,再適時修正
- 反駁或建議前,先對創意表示感興趣,成為同盟。這是折疊者的首要之務,避免一開始就否定。
- 攤開者詢問看法時,首先表達興趣;之後再提出修正,確保創意順利發展。
請努力成為世界上最了解攤開者的人
- 折疊者是最能與攤開者近距離交流的人,應成為最了解攤開者的人。這有助推動團隊,並是折疊者應有的心態。
- 成為攤開者堅強的夥伴,與他共享祕密:對風險高的創意表示興趣,與攤開者協力實行;若攤開者徬徨,則聆聽心聲,提供盟友支持。
折疊者要察覺且預想所有的風險
- 折疊者負責替攤開者設想各種風險,再付諸實行,讓攤開者全心發想創意。
- 看準機會,隨時把掌控權拿到手:折疊者可在實行過程中視情況控制攤開者,將創意融入專案。痛快之處在於「成功反擊」的那一刻(比喻為反擊,非真實衝突)。
成為宣揚攤開者熱情的傳教士與翻譯
- 折疊者身為最理解攤開者的人,負責將攤開者的熱忱翻譯給團隊成員。
- 除了熱忱,還需補充明確指示,讓第一線成員能付諸實行。攤開者的願景常龐大抽象,折疊者將其具體傳達,提升團隊執行力。
成為最能理解團隊成員的人
- 折疊者也需成為最理解團隊成員的人,掌握各成員的工作情況與狀態,並視情況將意見傳達給攤開者。
- 平時多聽團隊心聲,定期安排一對一溝通,建立「打開天窗說亮話」的關係(如成員先私下分享想法)。讓成員知曉自己被關心與理解。
- 下令「Do」的是攤開者,傳達「How」的是折疊者:折疊者指導成員最適切方式,提升團隊效率。
選擇團隊成員最重要的是熱忱
- 建立團隊關鍵在「人」,招募階段優先召集對專案產生共鳴的夥伴。技能重要,但「共鳴」與「熱忱」才是成敗關鍵,人會竭盡全力實現內心渴望。
- 本來就不會有100%的完美團隊:專案規模越大,成員越多,困擾越顯(如提升表現)。年輕時可動用「犯規」手段(如強力推動),但需依賴優秀團隊。
成功是團隊成員的功勞,失敗是自己的責任
- 上司搶功是犯規行為,折疊者不可如此。分辨好上司的關鍵:是否做出適當決定、獲得下屬信賴。
- 一個好的折疊者,一定會成為好的攤開者:曾任折疊者者具備技能,能盡情揮灑創意。作者經驗:上司長期企劃中任折疊者,電子書業務則任攤開者;與夥伴創立事業時自告奮勇任折疊者,《新經濟》則任徹底攤開者。專案少不了折疊者,缺席時需身兼兩職,極為吃力。
專欄 我就這樣成為「折疊者」4:遇見好上司好戰友,成就了優秀的折疊者
- 遇見好上司(如常問「你們想做什麼?」)與戰友(如箕輪),成就優秀折疊者。平時交流新事業想法,組成團隊,互相支持。
溝通1 禮貌是工作上的「高CP值武器」
- 拜託工作後,即使瑣事也道謝,是構築和諧人際的關鍵。緊急時更不可忘,否則下次委託易遭推託(情緒影響行為)。
- 打招呼是基本且值回票價的舉動,在公司內主動朝氣十足地打招呼,日積月累讓人際更和諧。
溝通3 明白上司真正的想法再執行
- 收到指示後,不要只言聽計從,需發揮想像力思考「上司的目的為何」,正確解讀深意。
時間管理4 按照緩急程度列代辦清單
- 先分成四大類,再製待辦清單。若太瑣碎,可按時間順序分「現在立刻」、「稍後再做」、「長期來看」三大類。
- 可設多頁管理,或在單一清單用記號區隔(省換頁,一目了然,易移動分類)。
心得
先來定義一下,這邊提出的「折疊者」角色,有一點類似「專案/ 產品推動者」。需要完成產品與專案開發與推動中的所有相關的事項,並且能完成「展開者」(也就是專案發起與主要發起者)的工作。
經過不少年的工作經驗,你會發現許多工程師其實都是相當具有想像力的(我自己也是),但是往往能把一些日常瑣事完成的卻相當的少。這樣也就造成了,許多有創意的點子或是產品被扼殺在一開始、許多好的想法在許多公司內的規範下被拒絕掉了。
但是偏偏我又是一個相當鐵頭的人,只要大家告訴我不行的事情,如果我認回很重要,我就會一路往上跑道儘量能申訴的地方為止。也就是除非是公司高層告訴我不能做,或是給我一個理由不可以去執行。不然我不會去聽信一個平常操作端的人因為想要便宜行事的回覆。
「折疊者」這一本書也就是圍繞著這樣角色的一本書籍,也希望每一個想要「將事情做好而非將事情做完」的人,能夠好好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