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 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
Nexus :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作者: 哈拉瑞  
原文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譯者: 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9/10 

買書推薦網址:

前言:

這是 2025 年第 2 本讀完的書。當初會看這本書只是因為是近期最暢銷的書籍,沒有想過裡面真的有蠻多部分是很值得思索的部分。

蠻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來看看,裡面透過不少歷史故事與相關的說明分享,讓你更了解人類歷史,資訊流的連結關係。

內容摘要:

現在與未來,AI將會做什麼?
哈拉瑞的新巨作《連結》,以激勵人心的方式,
講述了我們如何走到這一刻,
以及現在必須做出的、攸關生存與發展的急迫決擇。
 
《連結》透過人類大歷史的長鏡頭,
檢視資訊網路與資訊流,如何將我們帶到AI紀元。
哈拉瑞引導我們走過石器時代、經歷《聖經》正典化、
印刷術的發明、大眾媒體的興起、以及民粹主義的重燃……
例舉了羅馬帝國、秦帝國、天主教會、蘇聯等體制
如何利用資訊技術來實現目標,無論是好是壞。
資訊,既不是真理真相的原料,也不只是權力與武器;
《連結》探索了許多極端之間、充滿希望的中間立場,
在鐵幕落下、矽幕升起之際,重新發現我們共有的人性。

封面
【開場白】前方的路滿布荊棘
第一部 人類形成的網路
第1章 資訊是什麼?
第2章 故事──無限的連結
第3章 文件──紙老虎也會咬人
第4章 錯誤──絕對正確是一種幻想
第5章 決擇──民主與極權制度簡史
第二部 非生物的網路
第6章 新成員──電腦與印刷機不同之處
第7章 不停歇──網路監控無所不在
第8章 易出錯──存在於電腦間的現實
第三部 電腦政治學
第9章 民主制度──我們還能對話嗎?
第10章 極權主義──權力歸於演算法?
第11章 矽幕──全球帝國、或是全球分裂?
【結 語】打造自我修正機制

心得:

這本書講解著資訊與知識本身,造成人類相互連結與對立的相關故事。作者在以下的採訪中有著相當清楚的解釋:

在許多文案中,可能會讓人以為他是在探討著 AI 與人類的關係,但是其實做作者探討著更深層的問題 — 人與人之間的 「連結」問題。

這本書首先從資訊交換開始說起來,然後透過故事的方式將資訊將以保存以及流傳。這邊一開始有提到大家都有聽說過「歷史是勝者寫的」,也就是一種資訊的連結的傳遞方式。 所有你以為的政治故事其實都是因為勝利的那一方寫下來的,而故事造成傳遞效果會更加的強大。 也有提到聖經上的許多故事也是值得反覆的思考,主要也因為當初的時間與政治背景的不同。

故事能創造出「第三層次的現實」:存在於主體間的現實,主觀現實 與 主體間的現實。

故事造就時事變革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能贏得 1933 年的大選,因為德國經濟危機狀況下,許多人相信了他提出的故事。

回過頭人與人「連結」的方式,就談到了關於「書籍」。書籍是最原始將人與人連結傳遞下來的介質,從「聖經」到各種重大書籍為主。但是隨著人類歷史與各地區政治的變革,聖經的內容也有了不同教義與流派的解釋。甚至也有了不同流傳版本的差異。

書籍與宗教的變革

但是宗教是否有自我修正的機制?宗教的本體是人,人類會有許多的偏見與錯誤,自然也會有相關的修正機制。這也代表著人類彼此間的相互連結,也是存在著許多修復的方式。

連結的修復機制

科學也有自我修復的機制,書中提到謝赫特曼的「準晶體」理論,震驚了整個科學界,並且也受到許多學者的反抗與輿論的壓力。但是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整個理論慢慢被澄清。理論本身的連結也因此被修復了起來。

政治上 - 民主 與 極權 產生的連結

回歸到政治上,民主自然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連結。人民透過民主制度選舉出的政府單位。如果發生了問題,也代表著人民有機會可以退回自己決定。 這會讓人覺得「民主」是脆弱與妥協的產物? 作者也提到,民主的本體就在於許多的選擇與討論與妥協下的變革,相比「極權」帶來的“容易二分法”,民主其實是相當的脆弱。所謂的民主,就是人民有著投票與反對的權利。而極權是沒有的:

Google Chrome 2025-05-04 13.22.48

相反複雜的民主,其實極權反而是簡單

史達林是大家都認為的蘇俄極權統治者,他建立了一個極端的極權組織與統治制度。到了現在許多的國家依舊是依照著相關的方式:

  • 秘密警察: 針對資訊的統一管理,並且鼓勵檢舉。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切斷,彼此不相信。(史達林大清洗)
  • 剝奪人民的選舉與投票權: 鞏固著自己的政治權利。

但是卻因為自己過度的極權統治,讓自己在病倒的那一天沒有人敢靠近他給他足夠的醫治。

社群媒體造就的資訊不對稱與切斷連結

這邊有提出在社群媒體興盛的這個年代,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社群媒體上「取得同溫層」的鼓勵。但是卻又更喜歡去「異溫層」層裡面爭吵與彼此對立。這其實也是因為 AI 計算出來這就是一個推薦系統上的問題。

Typora 2025-05-04 13.36.19

使用去中心化的資訊,是否可以達成民主?

這裡也有探討著最新的技術與民主的交互作用,是否可以用去中心化來保存資訊,達到真正的社群民主?但是作者也提出疑問,如果類似史達林的極權統治者,統治著 51% 的人民,是否就可以消除掉其他的聲音?

Google Chrome 2025-05-04 13.49.22

我們應該如何小心

如同前面提出的:「民主是相當複雜且脆弱的」,相比之下民粹極權都相對的簡單與易懂。 這也是民主本身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在 SNS 上面我們會看到許多“簡單的暴力”的言論方式,來鼓勵許多對立的情緒。 你之所以會看到,其實並不一定代表那是大部分人的情緒,反而可能是推薦系統所造成的結果。

推薦系統會推薦著「你喜歡的」讓你有同感,但是更傾向推薦「你厭惡的」來讓你回覆文章。對於政治也是如此,如果你看到簡單的贊成與反對,應該要花一點時間去閱讀更多的書籍與資訊。來讓自己充分了解每一方的說法,而不是限於各種的反對與破壞「連結」的說法之中。

不論是你喜歡的資訊,或是你不喜歡的資訊。我們都希望每一個人要有主動研究資訊的能力。 就像是讀書一樣,要能夠取得資訊並且去思考真正的問題。 比較這些政治人物之前與現在的說法,是否只是因為某些政治取向的操作。

最後再次呼應著大家「民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存在的非黑即白的想法。「民主是複雜且脆弱的」,但是保有人民選舉與決定自我投票的權力才是真正的民主。

Google Chrome 2025-05-04 14.01.52


Buy Me A Coffee

Evan

Attitude is 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