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3rd, 2025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
Die with Zero : Getting All You Can from Your Money and Your Life
作者: 比爾.柏金斯
原文作者: Bill Perkins
譯者: 吳琪仁 出版社:遠流出版
買書推薦網址:
- Readmoo: 由此去購買。
前言:
這是 2025 年第 5 本讀完的書。 今年讀書的節奏大多是一本看一下,馬上跳過去看另外一本。 最近陸陸續續開始把一些書籍讀完,接下來讀完書籍的速度也會更快了吧。
大綱
第1章:最佳化你的人生
核心觀念:人生財富的分配應以最大化「生命活力」為目標。每個人積攢財富的方式不同,但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在有生之年最佳化資源分配,以活出最充實的人生。
重點:書中強調「死前讓財產歸零」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這種思維能改變人們對金錢的慣性,從單純累積財富轉向追求有意義的體驗,進而實現最佳人生。
第2章:投資自己的人生體驗
核心觀念:提早投資於人生體驗能帶來「記憶股息」(memory dividend),即長期的情感與心理回報。
重點:
越早開始投資人生體驗(如旅行、學習等),越能享受記憶股息的「長尾效益」,因為年輕時的投資能產生更長久的回憶與滿足感。
隨著年齡增長,記憶股息的累積時間縮短,因此應儘早行動,將資源轉化為有意義的體驗。
第3章:為什麼死的時候要什麼都不剩
核心觀念:死前財產歸零的理念旨在避免浪費生命活力,鼓勵在有能力享受時積極使用資源,而不是留到無法使用的時候。
重點:
案例分析(如伊莉莎白的故事)顯示,過度儲蓄可能導致未能在生前充分享受財富,留下遺憾。例如,伊莉莎白在85歲去世時仍留有13萬美元,這些錢未能在她有能力享受時使用。
若熱愛工作,應尋找在工作之餘花錢從事喜愛活動的方式,平衡工作與生活樂趣。
心理抗拒「財產歸零」可能源自恐懼或習慣,建議反思抗拒根源,以更開放的心態面對這一目標。
幽默但深刻的建議:若賺到1500萬美元仍繼續工作,可能需要被「提醒」重新評估人生優先級。
第6章:生活要平衡
核心觀念:金錢的時間價值與個人利率(personal interest rate)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因此應在生命早期或中期使用財富,以獲得最大享受。
重點:
金錢的時間價值:50多歲時的10萬美元比80多歲時更有價值,因為年輕時有更多精力與機會享受。
50/30/20法則:建議將收入分配為50%必要花費(房租、生活用品等)、30%個人需求(旅遊、娛樂等)、20%儲蓄與償債,作為簡單有效的財務管理方法,特別適合難以控制花費的人。
時間有限的觀念:人們常忽略生命的有限性,誤以為有「無限」的時間。提醒自己生命有限,才能更珍惜當下,充分使用資源。
第7章:開始為你的人生設定時間表
核心觀念:人生由多個階段組成,每個階段的「你」都會「死亡」,無法回頭,因此應為每個階段設定明確的目標與時間表。
重點:
每個人生階段(如青少年、大學生、單身時期等)結束後,該階段的你即「死亡」,無法重來。這提醒人們應及時行動,抓住當下機會。
設定時間表有助於將資源(時間與金錢)分配到最適合的階段,避免後悔。
第9章:要大膽,但不要愚蠢
核心觀念:年輕時應勇於承擔風險,因為時間充裕,允許失敗與恢復。
重點:
年輕時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因為有時間從錯誤中恢復。隨著年齡增長,風險容忍度降低,因此應在早期大膽嘗試,但避免魯莽。
心得
這一本書就像是書籍封面一樣,先透過分享給你為什麼不要把錢留到死,該如何將錢能夠「儘量」的花完。最後再來討論,花錢是為了要讓自己人生的每一刻都要能完美,得到最大的滿足感。不要只是因為金錢的因素,而不斷地壓抑自己的快樂。這是一本讓你開始面對死亡,並且認真面對自己的內心的一本書。 讓自己要真誠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要因為想要將錢「存到老」而壓抑了自己整個人生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