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些資料的產生是由於我在做DEBUG的時候,往往無法在VC下無法在某些函示中設定BreakPoint,令我相當困擾。所以去詢問老闆的結果,才讓我知道關於Side-By-Side的概念,於是想說將現在所瞭解到的概念加以整理一下,希望以後用到會清楚一點,也希望能幫助到一些有需要的人。

大綱:

這份文件主要稍微介紹到在WIN XP下呼叫COM物件的基本流程與Side-By-Side的概念。

COM元件的版本問題

維護一個大型程式的開發往往是相當困難的,加上軟體的開發流程上經常將許多的程式寫成COM元件,透過程式碼來呼叫這些COM元件來達成相對應的功能,由於程式在呼叫COM元件的時候,主要是透過uuid(guid)來呼叫,而每一個DLL在電腦中也只會存在著唯一的識別子,所以不會有名稱衝突的問題,但是在程式的研發之中,我們會發現隨著對於DLL檔案裡面程式碼的修改,檔案若是存在在相同的位置還好,若儲存與原先不同的位置,由於呼叫COM都是透過Registry中所登記的介面(Interface)來呼叫,就會發生想要使用新建立的COM卻是呼叫到原有系統中的元件。於是乎COM物件的版本控制變的重要,這樣一來往往就會有COM元件的版本問題,舉例來說:針對資料庫的存取,系統已經有一個名為FoolDB COM object,若是我們要針對這個功能加以修改,當程式要求程式讀取COM時,透過Registry則會主動去讀取就得元件而不會使用我們所建立出來新的元件。要完成這樣的事件,則需要使用Side-By-Side的對應方式

在XP下的Side-By-Side對應方式

所謂的Side-By-Side就是希望程式能執行與自己相關的元件(EXE,DLL),而不要去執行系統上所登記的元件。在XP系統上有兩種方式可以達成這樣的結果

  • XP上:建立一個LOCAL檔,假設有一個程式名為fool.exe,若希望他執行該目錄下的元件,則建立一個檔案,fool.exe.local 即可,Windows在執行該檔案時,當他發現這個LOCAL檔時,則會主動去執行該目錄下的其他元件,而不用系統上登陸的元件。
  • 在XP的SP1上:透過ServerPack的XP,可以說是更加的麻煩了。必須建立一個對應的檔案名稱,名為manifest 裡面必須儲存著COM元件的XML資料。其資料格式可能如下:
> > > >

裡面存放著元件的名稱與UIID,也就是宣告系統,當呼叫到這些元件的時候,請執行目前這個目錄裡面的元件,而不要使用系統上的元件。

簡單介紹,關於COM的其他概念,我本身也還在摸索,以後有心得在波出來。


Buy Me A Coffee

Evan

Attitude is everything